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对人体美的崇拜和对荣誉追求的狂热,公元前776年,古希腊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伊利斯的奥林匹亚举行。当时大部分城邦都有自己的体育培训体系并规定城邦年轻人完成所有的训练课程时才能获准成为公民。创办者希望通过组织大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表达了他们对神的敬爱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并以神灵的名义制定规则保证竞技的公平公正。

——摘编自谢殿癸《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的神话简析》

材料二   1840年以后,英国人收入水平提高,休闲时间日渐充裕,英国政府鼓励地方政府及社会组织大力修建体育设施和公园,允许公共基金用于体育活动,同时英国政府还鼓励社会体育组织成立与发展,如英国足球协会的建立不仅为英国大众体育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也客观上为英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组织支持。1850年,在布鲁克斯的组织下,以民族体育项目为主的第一届英格兰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1890年,法国人顾拜旦和布鲁克斯探讨举办世界范围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浦义俊《英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演进脉络及政府作用机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的采用和向定居社会的转变,将人类暴露于以前从未遇到的大范围疾病面前,结果是健康的严重退化。定居社会的发展意味着渐多的人口最终得挨在一块生活,或者至少得时常地 相互接触,这一点对人类的直接环境和他们的疾病都有深远的影响。主要的变化是人类日益暴 露于传染性疾病之下,这些疾病的爆发构成世界大部分地区复杂社会演化的永久背景。

——[英]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些变化对疾病传播造成 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 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 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 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 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在《美国被遗忘的传染病》中,克罗斯比探讨了 1918—1919年大流感对美国和世界历史的 影响。他认为,这场大流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传播到以欧洲国家为主的第一次世 界大战参战国,造成了大量士兵和平民的死亡。据保守估计,大约有55万美国人死于这场流 感,而美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总计 42.3万人,远远少于这个国家在10个月之内死于西班牙流感的人数

刘文明《从全球视野与生态视角来考察历史一克罗斯比治史方法初探》


(3)1918-1919年大流感起源于哪个国家?克罗斯比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采用了什么方法?

材料四   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尔德堡格说的一 句有些让人诧异的话,而瘟疫背后的几乎所有真相都让人吃惊人类可以从容地对付咆哮怒 吼的雄狮和虎豹,却奈何不了无声无息的蚊子和跳蚤。任何和我们亲密的动物都可能成为我们 致命的杀手。寄生物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游移以及它独特的潜伏本领让人类痛苦不堪,所谓的抗 体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我们自欺欺人。

叶金《人类瘟疫报告:非常时刻的人类生存之战》


(4)《人类瘟疫报告》一书中指出,“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是考场”。你 是如何理解瘟疫“在当代是考场”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从17世纪起,伦敦是一座开放城市,因为没有任何军事威胁,所以能相应地扩展。1666年,伦敦城区大部分和西部城郊的一半被一场大火破坏了。这样就有可能在同一规划的基础上重新建造英国的首都。那时最著名的建筑家们呈交给国王一系列设计方案。经过几十年的斗争,英国的君主政体才刚刚得到巩固,既没有权威也没有实施这些项目的经费。伦敦出现了贵族和资产阶级土地占有者通过多种投资方式而形成的“装饰品”,他们建造的建筑物与众多私人或公用的公园、绿地相间并存;街道和广场四周是同样格式的建筑物,中间是花园。

——摘编自【意】L·贝纳沃罗著《世界城市史》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后半叶随着人口的密集,旧城区地下排水管网老化破损、城市道路泥泞肮脏,居民出行叫苦不迭,伦敦的环境进一步恶化了。伦敦人在以改善环境为目的的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建设了花园广场、园林广场等意大利风格的广场。同时,郊外扩张也开始进行。18世纪后期开发的重点是位于泰晤士河北岸的西部新居住区,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的贵族绅士们开始涌入这里。伦敦的整体风格保持着“内富外贫”的传统城市模式。在19世纪后期旧城区穷人和富人共存的现象逐渐消失。

——摘编自【韩】李永石等著《一座城市一部历史》


(1)据材料一,归纳17世纪伦敦城规划、建设过程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2)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后期伦敦城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简析其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上半期是英国人口的迅速增长时期,其中,农村农业人口增长了近60%,粮食供应压力增大。1560年以后,农业革命在英国悄然兴起。当时,英国西部已经实行了早期形式的轮作制。英格兰人逐步把可轮换式农业、三圃制、革命性作物、畜牧业和可耕地结合起来,发明了诺福克四茬轮作制。17世纪,马铃薯的广泛种植,提高了英国人的抗饥荒能力。18世纪起,议会简化了圈地程序,涌现出许多拥有大地产的地主,人们常常把低质量的农场改造为精耕细作型的可耕地。到了18世纪,土地私有产权完全确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可以自主决定生产。最终,英国不但粮食生产增加,而且在18世纪的前几十年,还成为粮食的出口国。

——摘编自尹翔硕等《贸易战略的国际比较》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粮食生产加快发展。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搞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通、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加快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再次登上10000亿斤阶段性水平。2008年,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摘编自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农业革命的背景,并归纳英国农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安济坊北宋崇宁年间,朝廷下诏,置安济坊,以处民之有疾病而无告者……初令诸郡置之,寻复推行于县……开封府依外州法,居养鳏寡孤独及置安济坊。朝廷颁布了安济法,凡户数上千城寨镇市,一般都要设置安济坊;凡境内有病卧无依之人,地方里正甚至一般平民均有责任将其送入安济坊收治。

崇宁初……安济坊,给常平米,厚至数倍,差官卒充使令,置火头,具饮膳,给以衲衣絮被。州县奉行过当,或具帷帐,雇乳母,女使,靡费无艺,不免率敛,贫者乐而富者扰矣。然当艰难之际,兵食方急,储蓄有限,而赈给无穷,复以爵赏诱富人相与补助,亦权宜不得已之策也。

大观元年……安济坊所管出纳官物,并日逐抄转簿历及供报文字,委是繁多,若共差军典一名,显见两处勾当不前。伏望各差军典一名,并添支钱米等,并乞依已得指挥。从之,诸路依此。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宋史》等


基于材料,围绕“北宋安济坊”设计2个思考题并进行解答。(要求:如安济坊设置的背景、内容、影响的设问方式;请多角度、多层次涵盖材料提供的信息;体现创新性、素养性和思考深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托夫勒指出在社会发展中,由资本、暴力和知识重新构建新的社会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私权的保护和尊重不应该只体现在文本之上,更应该从思想观念和生活行为习惯上以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促进社会层面的民主进一步发展,且离开合理的制度安排,完善的治理结构,公平的分配,民主的价值必然不会得到体现。打造公民社会推动社会层面的民主发展,主要在公民教育上,公民的责任感必须灌输到每个人身上,让其明白作为一名公民,不能对社会发生的侵权保持沉默。并且,政府若不能再平衡利益,知识的权力性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累积下来在未来是可能存在流血危险的。因此,重新审视民主与民本思想,打造公民社会,普及公民教育,推动社会层面的民主发展实为迫切。

材料二   西方人不想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美国人的个人主义、欧洲人的“三漫”(散漫、浪漫、傲慢)问题很难令他们做到团结应对疫情。东亚三国(中日韩)应对疫情成为世界羡慕对象,凸显东方文化在危机重重背景下如何在利己—利他、个体—集体、自由—秩序间把握好度、保持好平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潘岳撰文比较中西方文明根性时指出,当今时代,最大的矛盾是“自由优先”还是“秩序优先”,这恰是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对自由优先与秩序优先的分歧,不应成为中西文明交流的障碍,反而应成为中西文明互鉴的基础。一方面,技术发展进入爆炸式创新的前夜,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自由带来的创造力;另一方面,非传统安全危机频繁暴发,也让人们重新认识到秩序的宝贵。对于自由来说,要探讨如何加强秩序,以防止瓦解;对于秩序来说,要探讨如何加强自由,以激发创新。问题不是在自由和秩序中二选一,而是在哪个环节加强自由,在哪个环节加强秩序。超越东西、南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文化,是疫情带来的应有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并谈谈你对此现象的认识?
2022-04-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阿根廷民族国家建构的关键时期。大量移民涌入阿根廷以及肺结核病的流行,引发了阿根廷民族认同危机和公共卫生危机,给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统治精英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为抗击肺结核,卫生学家们制定防疫计划,推动阿根廷在各大城市的市政卫生局和国家卫生局下设置肺结核预防和救治办公室,指导卫生机构对结核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推动了全国公共卫生工作的体制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卫生学家设置阿根廷结核病协会等社会机构在民众中开展防治活动,辅助政府的公共卫生网络深入群众。随后,卫生专家还推动中央政府开展全民防治肺结核病的宣传教育活动。肺结核防治在凝聚民族认同和民族国家构建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隔离措施加剧了民众对肺结核病人的恐惧,病人成为这个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受欢迎的边缘群体。富人为躲避歧视隐瞒病情,去疗养院甚至出国疗养,底层民众因需要工作养家只能等到病入膏肓时,选择在家临终或等待公立医院救助,很多病人在等待床位的过程中遭到警察驱赶,甚至死在街头。

——摘编自夏婷婷《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根廷肺结核防治与民族国家构建》等


(1)据材料,归纳阿根廷进行肺结核防治的背景及措施。
(2)据材料,分析阿根廷防治肺结核病的作用与局限。
2022-06-23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阶唐时期,中国史学在以往史学成就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通过对神学史观的批判,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理解有所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经学衰微,史学地位提高,成为学术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由于文献收集保存制度的完善,魏晋隋唐时期,史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对于史料如何合理地归类,史家提出了许多看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些纠谬订误的考据著作,在文献史料的审核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本证、他证、理证等技巧和方法,考据在隋唐时期日益引起史家的重视。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三国志》等13种完成于魏晋隋唐时期,除历朝纪传体正史外,还有编年体、典志体、会要体等。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20世纪初,资产阶级以史学作为革命宣传的工具,因而出现了批判“君史”,提倡“民史”,倡导“新史学”的热潮。邹容、陈天华、章炳、孙中山都撰有这方面的论著,其论著对警醒世人、推动革命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隋唐时期史学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新史学”热潮出现的背景及意义。
2022-04-18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大国崛起背景下的区域联系与全球化。

材料   大国崛起简表

历史时期国家区域联系与全球化
13世纪蒙古崛起建立的诸帝国版图包括朝鲜、中国、整个中亚、俄国和中东大部分地区,影响力从日本到西欧。
15.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海岸线,包括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整个非洲的海岸轮廓以及南亚和东亚的海岸,已经基本了解。
17.18世纪英国英国经过多次战争打败对手,工业发展推动,使英国在欧洲、非洲、美洲、亚洲、澳洲等地建立起全球世界市场的贸易网络和殖民帝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4-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市政当局无为而治,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城市规划运动兴起。到1939年,英国“城市病”得到缓解,城市化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材料二   英国城市规划运动进程

时间阶段具体实施状况
18481875以公共卫生为中心颁布了多部与卫生治理相关的法案,中央机构与地方政府展开了以街道、住房和公共空间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行动,城市规划在公共卫生领域基本得到完善。
187519099以住房问题为中心出台了一系列住房法案,授权地方政府清理贫民窟地区以及其他结构不当的建筑群。各种非官方建筑团体建造了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住房,提高了中等阶层的住房条件。
19091939以综合治理为中心工业城市在规划法案的授权下积极并创新地实现了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既有对市区较大范围的总体规划,也有对邻近市区的卫星城市实施的综合规划,更有与周边城市联合进行的区域规划。

——以上材料摘编自梁远、刘金源《近代英国工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1848-1939)》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规划运动兴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规划运动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规划运动的影响。
2022-01-21更新 | 21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