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0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4年,有英国学者指出: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全球性,世界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则是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的全球史。他不仅认为欧洲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已非中坚力量,而且认为自古以来,如果看不到亚洲、阿拉伯、拜占庭和斯拉夫民族的影响,看不到欧洲与广大世界的联系,也就无法理解西欧的历史,他指出,正在兴起的亚洲不久将把欧洲抛在后面。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时代不是欧洲或欧洲化的时代;欧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太平洋时代。他倡导建立全球历史观,“不仅放眼世界、展示全球,而且不带成见和偏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的一切民族的建树”。

——摘编自【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1908—1984)《当代史纲要》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下表是史籍中关于刘宋庐陵王刘义真的不同记述。据此可推知(       
帝后失德,羡之等得谋废生,而庐陵主义真轻动多过,不任四海,乃先废义真,然后废帝。《宋书·徐羡之传》
卢陵王英秀明达,微风播发,鲁、卫之寄,朝野属情。衅迹未彰,祸生忌克。《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上》
庐陵王又真明隽秀令,朝野属望,而司空徐羡之……等贪弄朝权,深相思惮,乃共诬罔,构成其衅,是日上疏收义真,徙于新安郡。《太平御览》所引徐爰《宋书》
少帝失德,渼之等密谋废立,则次第应在义真,以义真轻沙,不任主社稷……乃奏废之。《宋书·刘义真传》
A.刘义真性格轻佻急躁B.朝臣一致认为刘义真失德
C.众多朝臣支持刘义真D.刘义真遭权臣忌惮被废黜
2023-12-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含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广西发现了距今2000万年以上的猕猴桃叶片化石证明猕猴桃在中国已经存在了至少2000万年。传世文献中首次出现猕猴桃,是《诗经·桧风·隰有苌楚》,“苌楚”就是周朝时候猕猴桃的名字。唐朝首次出现“猕猴桃”之名,多被作为一种有药用价值的无毒果,之后的各个时代,猕猴桃的药用价值一直被各种医书转载。而作为可以食用的水果有意栽培,在中国古代很少见。

1903年,新西兰人伊莎贝尔·弗雷泽女士来到湖北宜昌,离开中国时带走了一批猕猴桃种子,并培育成功。1910年,新西兰第一次拥有猕猴桃果实。20世纪50年代之前,新西兰往往把猕猴桃称为中国醋栗(Chinese Gooseberry),然而在1959年,英国开始对所有以“berry”为名的水果征收高额关税,新西兰给猕猴桃冠上“奇异果”(Kiwifruit)的大名以规避高关税。

20世纪60年代,新西兰猕猴桃产量从170余吨猛增到40万吨,用于出口的比例高达60%。英国在1973年加入欧共体,导致新西兰原本主要出口英国的肉、奶制品被欧洲产品挤压衰落。猕猴桃的异军突起,让新西兰人看到了全新的希望,猕猴桃产业发展提速。2014年,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和四川自然资源科学院合作设立了猕猴桃实验室。

——整理自《国家人文历史·种子的冒险》20225月上第9


(1)根据材料,指出作者使用了哪几种类型的史料研究中国古代猕猴桃发展史,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猕猴桃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28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19世纪40-50年代剿夷抚夷将英法视为传统的夷狄,先以武力“剿夷”,不敌之后再以议和“抚夷”,以“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割地赔款则是抚夷的必要手段
19世纪60-70年代商战抗夷“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分洋商之利”“以商敌国”“寓兵于商”
19世纪80-90年代以夷制夷吸收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如联德制法、联英制日、联俄制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石,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没有丰富完善的史料,“大儒不敢开口,良史无从下笔”。下列关于史料运用原则和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
B.史料的真伪或时代性未规定清楚,比缺乏史料更加危险
C.考量古代历史文化,须以“地下之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
D.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十分材料说十分话,没有材料不说话
2023-12-2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E考据法要求研究者带着特定的问题意识,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因特网和电子数字化资源普及的优势,运用考据学的方法对检索到的资料进行爬梳和分析,进而达到历史考证的目的。新技术的运用使得新一代历史工作者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就掌握前人所未曾寓目的材料,弥缝过去未曾注意到的历史细节,从而比博闻强识的前辈们拥有了更加梦寐以求的学术环境。E时代的史学考据正经历着突破传统考据学旧范式的“科学革命”。这表明(     
A.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B.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目的
C.E考据指的是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D.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2023-12-24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有学者论及“记忆被曲解”的现象,指出“一贯型和善变型指的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观念,重新塑造或美化自己过去的经历。事后聪明型指的是人们用现在的知识去分析过去的事情。唯我型是说在对现实的感知和对记忆的精心编排上,自我扮演着重要角色。模板型指的是记忆在人们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人们对这种影响未必很清楚。”该现象对史学研究的启示是(     
A.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B.对史料的辨析应该注重去伪与存真
C.个人回忆存在美化自我的价值取向
D.史家务使头脑有如明镜,清光如洗
2023-12-2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2024届12月选考科目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西·阶段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的高校多实行自主招生。如表所示为19411942年中国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国文科作文题目。

时间学校作文题目
1941天津工商学院投考工科之动机与企望
1941辅仁大学读书志不在温饱论
1941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说
1942国立交通大学论抗战以来我国国防工程
1942国立商学院今之论者恒曰商战,夫行货岂有同于行军者耶?试详其说;古代六艺之教多合于体育,试详其说
1942国立湖南大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论
1942国立中山大学士大夫无耻即为国耻说

——据么其璋、么其琮等编《民国老试卷》


根据材料,围绕“民国时期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紧扣主题,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12-24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民族国家】

材料一   近代以来,来自西方的民族国家观念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实绩,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国家意识,同时也引起了关于如何在以及怎样在多民族环境下构建现代国家的讨论。甲午战败与乙未割台,使得近代中国学人油然而生“将有灭种灭教之惧”,“满汉之界”也随之成为问题的焦点。梁启超主张以个体权利的平等来彻底弭平社会成员在民族身份上的差异。孙中山主张将少数民族同化为一个民族,更明确地将辛亥革命定位于“汉族光复”并进而提出将美国的国族建构经验应用于中国。针对风起云涌的反满浪潮,晚清政府推行旨在“融化满汉事宜”的多项政策,但这些政策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而荡然无存。此后,傅斯年和顾颉刚分别提出了“中华民族是整个”和“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并得到了国民党高层的积极应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解决方案是“我们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把“团结各民族为一体”作为党的任务,还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多民族架构提出了初步的厘定。实行这些政策后,共产党成功地使辽阔的少数民族地区归附于中央控制之下。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比以前任何一个主权都赢得了更坚实的立足点。

——摘编自陈建樾《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近代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解决方案之争》

材料二   16~17世纪,西欧摧毁了以罗马天主教作为普世一统的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思想家表达出了日益觉醒和兴起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封建专制君主、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用人民主权取代王权、用民族利益取代王朝利益,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在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西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异同。
2023-12-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东南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出处
齐国大夫崔杼杀死齐庄公后,太史和两个弟弟都因坚持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而被杀。南史氏听说此事后,担心历史记载中断,“执简以往”,发现太史的四弟已经如实记录才放心地回去。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贞观年间,褚遂良负责记录皇帝言行。唐太宗欲索取过目,被他拒绝。太宗问他:“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褚答曰:“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据《旧唐书·褚遂良传》
袁枢负责编修国史,宰相章惇的后人以同乡身份,婉转请袁枢“文饰”章的传记。袁枢当即拒绝:“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下,不可负天下后人公议!”据《宋史·袁枢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如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12-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选科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