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 . 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普遍的社会思潮。特别是五四以后出现的种种主义、主张,可以说是对“改造中国”问题交出的一张张答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造中国”的主张

人物主张
孙中山
18661925
为什么要改造呢?因现在中国政治非常腐败。教育立国、兴办实业、地方自治等在黑暗政治下,都是没有大希望的。改造中国之第一步,只有革命,须先搬去这三种的陈土—武人、官僚和政客,造成一灿烂庄严的中华民国。

——孙中山演说《改造中国之第一步》(1919108日)

梁启超
18731929
“主张解放精神物质两方面一切不自然不合理之状态,同时介绍世界新潮,以为改造地步”,“指出国家的革新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条大路,那条大路就是要造成一种思想的革新”。

——摘编自《改造》(19191922

李大钊
18891927
帝国主义强盗都是我们的仇敌,北京“东交民巷里有我们的太上政府”。改造中国要从经济组织、经济构造上进行根本改造,要以布尔什维主义为指导,用“社会革命”的方法来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造。

——摘编自《五四时期李大钊的社会改造思想》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中“改造中国”主张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28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学科网2020-2021学年高三大联考-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山东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主要事迹
张謇(18531926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同年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张謇愤然辞职。……张謇主张“实业教国……
赵尚志(19081942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牺牲。
2009年赵尚志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汤飞凡(18971958幼年常听父老谈论维新、改革,“学西方、学科学,振兴中华”。这些思想不知不觉地透进了他幼小心灵。他从小在家乡看到穷苦农民贫病交加,中国被人讥笑为“东亚病夫”,就立志学医,意欲振兴中国的医学……是中国微生物科学的奠基者,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微生物学家之一。

根据如表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其他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清楚、逻辑合理)
2021-03-20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2年11月,久负盛名的《东方杂志》发出征稿信∶“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众多文化精英表述了他们对于未来中国的梦想,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上第一次集体“做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梦想
姚楚英(教育者)中国自五四运动后,全国苏醒了些,继之五卅运动、东北义勇军、十九路军的奋斗,中国民族的脑筋被热血洗涤。因此,未来的中国,非但不会亡国,而且是光明的、进步的、科学的、美的新中国。或者经过一番苦难危险,执东方的牛耳,为世界的新兴国,那时无论海内外的同胞都得享受平等的幸福,同时替世界弱小民族求解放。
章乃器(经济学家)自从世界恐慌日趋严重,帝国主义加急向外侵略,中国内部的矛盾也日趋尖锐化;使中国民族明白地见到,非革命无以土寸图存。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革命成功的日子,就是全世界弱小民族解放和帝国主义整个崩溃的日子。
彭芳草(杂志撰述员)我梦想着未来的中国,政府不守无抵抗主义,也不向国际联盟求救。
徐伯璞(山东正谊中学教员)世界第二次大战已到了一触即发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中国翻身自强之时。大战将促起了中国的自觉,促成了中国的团结,更促成了中国走上了奋斗争生存的道路。甚至使中国一变而成为东亚强国。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便轻而易举了。

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中知识分子对时代命题思考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红船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四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根据材料非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清晰,阐述须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中国,救亡的历史任务唤起了中国式的启蒙,启蒙的核心内容就是民主。近代中国最大的民主就是完成救亡与启蒙这两大历史主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民主在承载救亡与启蒙的历史任务的同时,也被阶段性演进的救亡与启蒙所修剪和修正。客观地讲,历史主题就是中国民主必须遵守的历史规定性。民主的选择与建构,从形式到内容都必须接受救亡与启蒙的检验。实现民主在内容、形式上同救亡与启蒙两大历史主题相统一,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构成了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与演化的中轴线。

——摘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救亡、启蒙、民主”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在1901年写成的《过渡时代论》认为。过渡时代的中国,将要发生整体性的剧烈变迁第一,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人民既愤独夫民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第二,学问上之过渡时代,“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新学界以代之“第三,理想风俗上之过渡时代,“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第四,封建体系下的法律法典,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科举考试,束缚了士人学子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过渡时期的法律和教育制度也急需改革。

——摘编自张晨《社会秩序的重构——梁启超“称序”思想的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晚清时期国内介绍华盛顿的书籍文章选编

1846年出版徐继畲编著<《瀛寰考略》兀兴腾(华盛顿),异人……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唚曦乎三代之遗意。
1881年《图画新报》刊登《华盛顿小传》介绍华盛顿政治方面事功,颂扬其孝顺母亲,还介绍少年华盛顿误砍樱桃树,诚实认错的故事
1898年黄乃裳《大美国史略》“步美国后尘,或立民主,计欧美两洲今已二十余国”,强调华盛顿开创的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示范意义
1902年出版少年读物《文话便读》华盛顿既为美君,不传位于已子,而使国人公举才能之士,三年任满则复举代之,名日总统,又曰民主。
1910年卢信(革命真理—敬告中国人》中介绍华盛顿事迹华盛顿以十三州之地,三百万之人,而与强英战,以军械粮饷言,则华盛顿等必无抗拒英政府之能力,然而终于成功者,何也?……革命终告成功者在理不在势也!
晚清时期华盛顿中文译名变化早期译名:瓦声顿、兀兴腾、瓦升屯、洼申顿,后期译名:华兴顿、华盛顿

——摘编自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晚清中国解读》


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庆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主的本质是人民的统治,宪政的本质是对权力进行限制。近代早期,英美等国家通过宪政和民主的联结构建了有秩序的现代政治文明;而后现代化国家却在移植西方政治制度时出现了视野性遮蔽,将社会转型引向歧途。今天,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宪政和民主的联结是英美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在无“文化亲缘性”的国度进行制度移植具有失败的必然性,我们应重斯审视自身传统,建设与宪政民主功能相同的制度。

——摘编自王雪梅《后现代化国家社会转型路径的选择一以宪政和民主联结为视角》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9 .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口号。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依法治国”;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带一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梦”;               “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跃进万岁”;        “备战、备荒、为人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边倒”;               “一定要解放台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科学发展观”;        “一条线,一大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人民公社好”;        “亲、诚、惠、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国两制”;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从材料中选取同一时期或按照时间顺序提取同一主题的口号(3—5个),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口号提取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杜甫有云:“家书抵万金”,而历史人物的家书则是有关历史事件比较特殊的史料。阅读下列两封家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427日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与妻书》

意映(注:林妻名)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材料二   192511月,奉军将领郭松龄向全国发表《反奉通电》,并将原奉军第三方面军改称为东北国民军。林觉民的堂兄,即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出关反奉途中受到奉军袭击,中弹身亡。1227日梁启超在《致思成书》中将这一噩耗告知了远在美国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今天报纸上传出可怕的消息,我不忍告诉你,又不能不告诉你,你要十二分镇定着,看这封信和报纸…林叔叔这一年来的行动,实亦有些反常,向来很信我的话,不知何故,一年来我屡次忠告,他都不采纳。我真是一年到头为他捏着一把汗,最后这一着真是更出我意外。……


从林长民、林觉民兄弟的抉择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