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化地区,工业革命发祥地多是近代早期的乡村工业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机器工厂的出现,原有的乡村工业城镇成长为城市,对资源和人口的吸附力大为增强;原有的乡村工业村庄演变为工业城镇,原有的农民要么就地转变为城镇居民,要么移居本区域新兴的工商业大城市。这些地区后来一直是英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区域。1851年,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50%,基本完成城市化。城市化高潮的早期基本上是农村城镇化的高潮,因为城市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农民移民,其次才是城市居民的自然繁衍。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

1895年底,中国总共对外开放26个通商口岸。这些开放通商口岸分布的区域,形成了一个以开放口岸城市为中转枢,各方面力量参与其间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几乎在西方国家将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种资人口商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岸的集中中国对外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逐渐盖过了一些传统内陆城市的光芒。开埠通商既是对中国传统市场园的改纽,也是对国内资源的一次整合,更是对中国近代城市分布格局的调整由此开始,口岸城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某种均势。

——摘编自徐峰《商业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与清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城市化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人口调查始于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到公元初才留下全国性的户口统计数字。由于户口登记和统计的主要目的是征收纳赋,所以登记和统计的重点只是人口中与征税对象有关的那一部分,其结果是户口统计数,通常不包括全部人口。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后,虽然户口登记与赋税征收已不再有直接的联系,但由于赋税制度的长期影响和户籍管理体系的不完备,户口数字与实际人口存在差距的状况仍未改变。

——摘编自米红、蒋正华《民国人口统计调查和资料的研究评价》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迫切需要进行土地和人口调查,以此作为施政依据,并掀起了人口调查的热潮。提出调查目的是“对内是为了振兴国家事业,对外是为了抑制列强的压迫”,而且将调查的质量与官员的官位挂钩,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全国性调查一般由内政部统一安排部署,然后通令各级办理,逐级上报。地方性调查除地方政府举办外,还有政府和民间学术团体及学者合作举办的。他们一般采取人口抽样调查,采用直接调查方法,调查样本虽然比较小,但所得结果颇有价值。但此次调查截至1930年底,调查完竣的有十三省,仅调查一部分的有三省,其余省份则依据过去资料估计。

——摘编自任伟伟《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研究(19271937)》

材料三   下图是根据新中国多次人口普查所做的城镇人口和GDP增长率示意图


——摘编自尹德挺《新中国七十年我国人口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调查的异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镇人口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两个阶段说明)。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李宗仁等以“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口号,开始了经营广西策略。提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三自政策,即“自治、自卫、自给”,以村为自治单位,实行村治。在推行村治过程中独创“三位一体”制:一个是崭新的创造的基层政治制度,一个是实现民权主义最具体的办法——村街民大会,一个是具有战斗性的组织和训练的民团。基层自治组织依托民团,实际上既作为政治动员的手段的同时也带有军事动员的意味。……这结束了广西乡村社会散杂而无严密组织的状态,过去历代王朝统治未曾到达的边远少数民族山区也都建立了乡村“政权机关”。

——摘编自侯晓光《村民自治研究:基于清末民国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广西基层自治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比重一览表:


时间比重(%)
战国(公元前300年)15.9
西汉(公元2年)17.5
唐(745年)20.8
南宋(1200年)22.0
清(1820年)6.9
清(1893年)7.7
现代(1949年)10.6
现代(1978年)17.9
现代(2009年)46.6

材料二   1932年,安庆发布皖省第一个近代化城市建设规划《安徽省会建设规划》,内容包括城市分区及功能、市政道路交通、供水与排水、供电系统、通讯设施、医疗机构分布等方面。其中的供水、通讯医疗体系的规划,在古代城市规划中未曾有过,即便是城市分区功能,也与古代城市规划截然不同。

——摘编自沈葵《科技在近代安徽城镇变迁中的作用》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超过40%%,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四   日本工业化首先从政客和商人集中的大中城市出发,最后再逐步向外辐射到其周围地区,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分别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核心的东京、大阪、名古屋大都市圈。

尽管日本的大城市圈在其城市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地方小城市的功能也不能忽视。这些小城市都是包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综合经济体。在其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及当地民众都十分重视发挥其综合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及社会功能。

——摘编自付恒杰《日本城市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大体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城市化率较高的政治因素和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城市化率逐步下降的经济因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新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原因
(4)依据材料四,概括日本城市化发展的因素。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西欧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总人口(万人)农村人口所占百分比城市人口所占百分比
英国约180048%52%
法国约360075%25%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得到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大批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结果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就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展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农村和城市人口发展与法国的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020-08-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是世界上推行城市化的先驱国家。同英国、法国等国一起,美国处于首先品尝到城市工业革命滋味的国家之列。美国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与此同时,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出现了两次高潮。1860年至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19.8%上升到39.6%,这一速度在美国历史是空前的。到了1920年,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1.2%,这标志着美国成为ー个初步城市化国家。

——摘编自杨雁《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城市化道路评析》

材料二 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后,德国人在工商业经济的招引下,大规模涌向城市。19世纪70年代后,德国开始进入“现代城市化过程的实质性阶段”。1871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之比为63.9:36.1,1885年为56.3:4,7,1895年为49.8:50.2,到1910年为40:60。同期在各级城镇人口增长中,1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统计表明,1840年普鲁士东部各省的城市化率为22.9%81871年为24.2%,1910年为33.7%。而同期普鲁士西部各省的城市化率分别是25,2%、34.2%和50.7%。

——摘编自刑来顺《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美国城市化进行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城市化的特点。
2020-07-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测试(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自郑学稼(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下表反映的是江南部分市镇及其经营项目)

市镇经营项目
湖州府南浔镇、菱湖镇、乌青镇、苏州府震泽镇、嘉兴府石门镇桑蚕缫丝
嘉兴府王店镇、王江泾镇、湖州双林镇、苏州府盛泽镇丝织业
松江府华亭县朱泾镇棉纺织业
桐乡县炉头镇冶铸业
桐乡县石门镇蚕丝、榨油
归安县善琏镇制笔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以及兴起的原因。

材料四 中国城市化从1840年开始起步,在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城市,但发展很不均衡。一直到1950年后城市化进程才开始稳步推进,但30年时间内仅仅从11%发展到19%,而这一时期全国的工业总产值却增长了38倍之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化才开始迅速发展,到2012年城市化率达到50%左右。             

——摘编自《中美城市化进程比较》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   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0-06-1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1946年统计,城市人口猛增91872人,是1936年人口数的13.71倍。”抗战爆发后,陇海铁路配合沦陷区部分工厂、企业、学校内迁,河南黄泛区难民大多沿着陇海铁路西逃。关中作为抗战后方,一时涌入大量人口,城镇人口剧增,出现了本地人口抢占居留地的现象。不过外籍人口对开发宝鸡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至今在宝鸡还流传着“河南担”和“宝鸡猴”的故事。铁路通车前,宝鸡只是一个普通的县府居住地,铁路通车后,在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新市区,市区面积扩展到6、7平方公里。从此宝鸡的城市化规模有了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杨鸽《民国时期陇海铁路入陕与宝鸡城市化建设》

材料二 150年前,铁路被清人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而如今却成为“国民经济命脉”展现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百年巨变。铁路途经的区域,其产业发展、城市转型将比其他区域具有更大的优势。特别是,以高速铁路为例来说,以上海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沪杭、沪宁、宁杭等多条高铁开通后,长三角的“一小时经济图”范围也将扩大。京沪高速铁路使用的技术,集中反映了当代新型牵引动力、高质量线路、高性能轻型车辆、高速运行控制指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

——摘编自阴悦《我国高速铁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宝鸡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影响。
2019-11-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19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贼,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隅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材料二   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前后中国宋代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共同历史影响。
2019-07-11更新 | 242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复习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