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45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时间美国总统外交观点
1796华盛顿奉行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卷入任何洲的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国际事务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
1823门罗“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
1918威尔逊“为永远是我们自己国家生活基础的原理与理想而战。我正在试图给世界送去自由和良知以及无私服务于世界的礼物。”
1947杜鲁门“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人集团或外来压力所实行的征服行动。”

——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带来许多有意向中国显示其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乾隆皇帝不仅没有看出来,反而认为英使在礼品单上自称“钦差”一词不妥,降旨要其改为“公差”,以符合天朝体例。这表明当时
A.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外交B.英国经济实力超过中国
C.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中英两国利益冲突加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受到宗教的影响,人们认为麻风病人是不道德且受到上帝责罚的人。在十九世纪末,中国、墨西哥劳工进入美国以及对麻风病的医学研究较为匮乏等原因,麻风病在加州、纽约州等地快速传播并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尽管麻风病并非中国人带到美国且在美中国人患病的比例并非最高,但是在种族主义、排华风潮的推动下,美国的报刊上出现了将麻风病与中国人联系的倾向,出现了如“Chinese 1eprosy”、“Chinese disease”等来形容麻风病的词汇。“中国人不干净”,“中国人又穷身体又弱”等不好印象以及“黄祸”( Ye11ow Peril)等加剧人们恐慌的话语。而这种将麻风病和中国人联系起来的倾向,加剧了排华风潮、主张了种族主义,对在美华人的生存及声誉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也极易造成民众的恐慌,不利于民众正确认识麻风病和推进麻风病的研究与防治。

——摘编自罗伯特·E·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潮出现,工人运动也影响到了政界。1882年,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签署《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排斥少数族裔的法案。1902年该法律被无限期延长。清政府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19432月,《排华法案》被废除。在百余年之后,在美华人族群终于等来了这迟来的道歉。2012618日,美国众议院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第683号决议案),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

——摘编自王希怡《专家评美国就排华法案道歉:道歉不是良心发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美国麻风病污名中国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排华法案》的变化历程并简要评价。
5 . 对外援助是一种独特的外交方式,是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50年到1976年, 中国正式与受援国签订协议的援助款额为619亿人民币。约80%的金额都用来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朝鲜、罗马尼亚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对外援助在内容上主要由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援助、军事援助和现汇援助这四部分构成。新中国领导人将对外援助视为贯彻革命外交路线的手段。因此中国对外提供的援助不仅数额大、力度大,而且让渡性也很高。以贷款利息为例,1964年中国政府将全部贷款改为无息。

——摘编自蒋华杰《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研究(1968-1918)

材料二   198011 国务院指出对外援助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经调整援外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被严格控制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1995年起,中国以优惠贷款作为新型援外方式,主要投向受援国的经济基础设施领域。在促进受援国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1世纪以来,对外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援外志愿者等也逐渐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方式。援助领域已从经济基础设施领域扩展到社会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工业、 农业等多个不同领域,受援国分布更加广泛。

——摘编自刘方平《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外援助研究》


(1)据材料分别概括两个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调整对外援助政策的主要原因,并简析其意义。
6 . 大国关系

材料一   194912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就在法国政府内部主张承认中共政权的意见趋于一致,并准备采取相应行动时,美国开始对法国直接施加压力。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更是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如果法国坚持这个想法,美国国务院可以改变其在印度支那事务上的态度。”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尤其是期待美国维持对法国从事印度支那战争的军事物资支持,再加上中国政府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法国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

材料二   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以无比果敢的政治气魄,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中法建交公报于1964127日正式公布。中法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从而打破了西方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政治和外交封锁。

——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材料三   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
2022-04-04更新 | 24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873年,英、美等五国公使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求觐见、呈递国书时行三鞠躬礼。清廷不同意,双方往复辩论数十次无果。李鸿章建议,中国与列强已订约,再不能用属国之礼相待,清廷采纳其建议,在礼仪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清廷的“让步”说明其(       
A.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B.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C.具备了近代外交意识D.与各国的宗藩关系瓦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

时间史实
汉朝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226年,大秦商人来到建业,西晋初年又派使者来到中国波斯、大月氏朝时期的商人、使者不断来华。445年,波斯王朝遣使来华佛教传入并不断发展,印度等国的僧侣来华传教。日本、朝鲜多次派使者来华
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宋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元朝元初,高丽从中国购经籍一万多卷。元朝和日本两国僧人互相访问极为频元朝繁,来华日僧仅知名者即达220余人1299年,妙慈弘济大师把程朱理学传到日本,长期成为日本统治阶层的思想武器。马可·波罗来华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明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
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年前)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
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任选一个角度,评述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96年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清政府应俄国要求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即将出使俄国。其他西方列强听到此信息后,纷纷来电邀请李鸿章先赴西欧和中欧。西方列强纷纷邀请李鸿章到访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西方列强想借机扩大在华的权益
B.想增强与中国的联系,与中国共谋发展
C.西方列强仰慕中国文化
D.想与中国建交,发展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1910年,清王朝多次派员参加国际性的博览会。博览会上中国展品除以农渔牧及其副产品、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主外,还有古玩、祭器带有文化色彩的器物,得奖的也大多是诸如景泰蓝、丝绸之类的展品。清王朝参会的展场布置既建辕门、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甚至设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容像;还陈列对联、灯笼、绣画等物品。场馆的命名或称为“大清国”,意为“大清朝”,或称为“中华公所”,富含“中华文化”意味。但西方强国却对晚清中国不屑一顾,除了在会场上刁难中国人外,还将中国视为殖民地和“半开化的国家”。

——摘编自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

材料二   19511957年,中国共参加了20多次大型的国际展览会。在场馆的陈设上,凸显了天安门、国旗等,而在1956年维也纳国际博览会上,中国国旗与苏美英等参加国国旗并列。参会的展品全面展示了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其中重工业展品居于突出的位置,如1956年在保加利亚举办的展会上,重工业品的比重为40%。参加展会的观众也改变了对中国的错误认知,中国不再是过去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了。除了工业品,中国还借展品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海外的观众纷纷为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赞叹不已。

——摘编自夏松涛《1951—1957年新中国参加国际展览活动的形象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参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塑造的国家形象。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参展的意义并分析新中国与晚清国家形象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