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同治三年(1864年),经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推荐,总理衙门资助刊印丁题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奕䜣尽管看到“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但担心它将以此取代天朝体制,遂未接受。这反映出当时
A.抵抗派的思想异常保守B.列强试图操纵中国外交
C.传统外交观念根深蒂固D.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2 . 中俄(苏)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对两国发展和世界局势都有显著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经过双方20多年不懈努力,中俄建立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充分照顾对方利益和关切,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前,中俄都处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两国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是两国人民共同心愿。我们双方要登高望远,统筹谋划两国关系发展。普京总统讲过:“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我们两国共同发展,将给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我们两国要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办好自己的事情。

——20133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

材料二:201310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如下图)


梅德韦杰夫表示,俄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保持密切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俄中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俄方愿与中方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及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战略沟通与协调,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历史上,中苏两国人民曾经是盟友,也曾共同打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请用二战中的相关史实对此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归纳概括当前中俄两国建立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何特点?
(3)根据两则材料归纳指出:为什么“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
(4)从俄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2022-04-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考古学家在今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朝鲜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2022-04-24更新 | 620次组卷 | 38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公元97年,班超为经营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了安息(今伊朗境内)后,“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者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由此可见甘英出使
A.经海上商路到大秦B.具有“凿空”意义
C.没有达到出使目的D.以洛阳为出发起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材料一   清朝前期,外交事务由理藩院负责。理藩院是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也处理朝鲜、琉球等藩属国事务;与沙俄多次交涉,还处理对外事务。1842年后,通商口岸不断增多,外交事务频繁;1860年后,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不以“藩属”地位跟清朝交涉,要求设立专门外交机构;1861年,总理衡门成立,外交机构近代化起步。1867年,清政府派遣驻外使节,蒲安臣使团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清末,裁撤总理衙门,设外务部,职权专一,权居六部之上,在政府机构中地位突出,是中国外交正规化的转折点。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改革外交部,制定外交部官制和组织法,有力推动外交机构近代化。在外交人才选拔上,废除前清保举制,制订外交官任用章程,把兼通外语规定为录用必要条件,淘汰了清末传统型外交人员,创建了较为完善的外交人才培养体系。民国初期,外交部人才鼎盛,外交官素质相对较高,颜惠庆、顾维钧、王正廷等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都扮演过重要角色。

——《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材料二   新中国外交大事表(部分)

时间主要外交成就
1949.10-1950.9按照“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
1953
1954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1955
1965建交国49个。
1971
197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2中日建交。
1976建交国111个。
2001
2013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外交事务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中相关年份的新中国外交大事件,并谈谈你对中国百年来外交的认识。
2022-03-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17-18世纪中西方出现的部分文化现象,对此现象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1602年,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07年,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对我国的几何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636年,耶稣会士曾德昭由中国返回欧洲,其撰写的《大中国志》为西方人了解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1756年,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借用中国儒家思想对当时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A.中国古代科技已经进入结阶段
B.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互鉴的特征
C.西学东渐逐渐开阔了国人的视野
D.士大夫普遍意识到传统科技的落后
8 . 1861年成立的总理衙门是总理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但当时总理衙门往往被视为不祥之物,故国史馆在记录国家大事年表时,对任职于军机处、内阁等机构的大臣皆立年表,而任职于总理衙门之大臣独无。这种状况表明
A.总理衙门大臣位卑权重B.天朝上国观念的延续
C.近代中国启蒙思想萌芽D.清朝外交危机的深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毛泽东主张“在准备对苏贸易条约时应从统筹全局观点,苏联当然是第一位的,同时要准备和波、捷、德、英、日、美等国做生意”。这反映当时中国外交
A.还没有确立“一边倒“的方针B.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C.体现了鲜明的意识形态D.已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9年,中美《浦安臣条约》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需照所有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在容因等人的促推下,清政府开始举办幼童留美计划。18721875年,120名学生赴美留学,由清政府承担费用,设“幼童出洋肆业局”进行管理。学生在学习数学、天文、生物、化学、机械、采矿和土木工程等的同时,由随行出国的汉文教习“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80年代,美国掀起排华浪潮,加之清廷惧怕学生“西化”,留美幼童被迫中断学业、提前撤回,仅两人大学毕业。

20世纪初,曾为留美幼童的梁诚担任驻美公使,发现美方损失远小于庚子赔款所得。因此提出退款,并用于开设学堂、兴办教育,得到美国总统与国会的认同。19096月,游美学务处成立,负责考选学生,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清华学堂。1909-1929年,庚款留美学生共计1289人,学习美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科学与技术等,其中87.3%获得学士以上学位。

——摘编自胡中波《中美关系视野下的中美教育交流研究》

材料二   1927-1949年我国留学美国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性别未知总数
19272335019302
19311703324227
19351473530212
1939104486158
19431585010218
1947780340741194
1949672297471016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积极争取留美学生回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在美学习理工科的中国学生和学者一概不准回国,美国政府甚至不惜捏造罪名、监禁钱学森等人。1955年,中美在日内瓦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以释放美军被俘飞行员为条件,获准钱学森等回国。

——摘编自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纪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幼童留美”与"庚款留美”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27一1949年我国留美教育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留美学生归国的历史背景。
2022-01-09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