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

国家身份

国际责任内容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最大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国内经济建设;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20世纪90年代)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全球治理。

——摘自吴兵《从天下责任负责任大国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表述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有如下记载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1840年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以上材料表明
A.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唯一管道B.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C.中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D.体现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特征
2021-10-30更新 | 384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天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76年,清政府按照传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制定了外交使节的出使行为规则。驻外使节是皇帝钦差,代君行权,外交非他们的本职,只是临时的任务。这一规则的制定
A.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B.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
C.体现出外交近代化的艰巨性D.表明清政府主动融入国际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50到70年代初坚持全球外交政策的英国一直维持着英美特殊关系。但在1971年美国和欧洲严重的经济和金融货币争端中,经济困境中的英国明确站在西欧一边,宣称英美特殊关系已经结束,它已被英美“自然关系”所代替。这表明英国力图
A.摆脱美国控制B.维护欧洲利益C.转变外交重心D.争夺欧洲霸权
2021-08-1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表为近代中国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时间外交活动结果
1919年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失败
1928年掀起旨在实现关税自主和取消治外法权的改订新约运动达成部分目标
1943年取消英美在华领事裁判权等治外法权基本达成目标
1949年宣布废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达成目标

这表明
A.民族独立是外交自主的前提B.近代中国政府丧失外交主权
C.帝国主义对华态度逐渐好转D.国民政府外交方面非常软弱
2021-05-28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英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典时代各文明之间相互交流。

地区间主要的物质性联结是商业联络,虽然商业联结不是唯一的联结。这是一个不仅货物流通各地,而且也是身怀技艺、携带植物的人们四处漂移的时期。当时,交换的范围有多广阔,可由以下事实来表明。在这一时期里,印度最先种养的棉花、甘蔗和鸡传播到了中国和西欧。中国在这些世纪里第一次获得了葡萄藤、苜蓿、细香葱、黄瓜、无花果、芝麻、石榴树和胡桃树;作为报答,中国人将自己的橘树、桃树、梨树、牡丹、杜鹃花、山茶和菊花传给了欧亚其它地区。与此同时,技术方面也发生了相似的交流。水车这一重大发明的传播情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西亚的第一部水车是在本都国王米思里代蒂统治期内诞生的,约于公元前65年前后安装在黑海南岸;中国的第一部水车是其后不久、约公元前30年制造的。这两个日期靠得太近了,水车无论是从西亚直接传到中国,还是从中国直接传到西亚,都是不可能的;而只能是由它们之间某一未为人知的中间发源地传往两地。欧亚各地区的这种相互影响,是古典时代这些世纪里地方贸易和长途贸易全面繁盛的结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


阅读材料,简述欧亚之间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说明欧亚之间交流的总趋势。
2021-04-2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宜昌英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793年清朝礼部官员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要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1860年咸丰指示绝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这种外交礼仪的变化反映了
A.华夷观念彻底崩溃B.近代外交艰难转型
C.宗藩体系走向瓦解D.保守势力仍然强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60年北京失守后.咸丰帝谈及中英谈判时愤愤不平地说:“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致令夷酋首而见朕弟已属不成事体,若复任其肆行无忌,我大清尚有人耶?”他甚至想免除关税来换取外国取消公使驻京的要求.这反映了
A.传统纲常礼教思想根深蒂固B.闭关自守局面限制外交视野
C.円片战争冲击旧有外交体制D.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缺乏了解
2021-03-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华茂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参与国际博览会始于1873年清政府派员参加由奥地利政府举办的维也纳博览会。至1949年,中国先后参加了在世界各地举办的20余次国际性博览会。

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博览会清政府最初不愿参加,以“中国向来不尚新奇,无物可以往助”搪塞。后经奥国公使一再请求,始勉强同意民间工商人等“如有愿持精奇之物,送往奥国比较者,悉听尊便。”
1883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博览会总理衙门指示:“中国办货赴会,原为敦睦邦交起见,旅费宜格外节省,但陈设不可过于俭啬,以免比较优劣,贻彼此厚薄之讥。”
189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博览会驻比公使龚照瑗提出:博览会“为兴工惠商……华商……必能体仰朝廷重商之意,挟赀备货,远渡重洋,与西人角利市廛,为我国畅销土产。”
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时任中国赴美赛会监督的陈琪提出:“博览会者,……不惟在会场以内扩张贸易,尤当在会场以外浚发利源;不惟于商业谋发达,尤当以学术启新机。”

——整编自马敏《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与科技、文化传播》

材料二   由于战乱和动荡,以及新中国与西方世界关系的阻隔,世博会的舞台上,相当长一段时期没有了中国的身影。19525月新中国成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展览会的活动。5070年代,在贸促会的组织下,新中国参加了民主德国、苏联、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巴基斯坦、印度等许多国家举办的博览会、展览会。

中国的参与行为、展馆建筑、大量的工艺美术出品和展品的陈列设计等,在获得了诸多国际赞誉的同时,也烙下了时代的印记。从50年代初期展示的马恩列斯毛画像、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图片、工农联盟雕像、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大跃进时期的经济跃进大图表、人民公社模型、全民炼钢图片,再到文革时期的毛主席接近红卫兵绣像、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样板戏、亚非拉反帝斗争作品,都出现在展会上。

——摘编自胡斌《何以代表“中国”:中国在世博会上的展示与国家形象的呈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初的中国政府对待世界博览会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参与国际会展的特点,并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B.外交观念逐步近代化
C.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D.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2020-12-29更新 | 253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