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60年5月,周恩来访问亚洲6国,1963年底至1964年初又访问了非洲13国。中国通过“民间往来”发展为“半官方往来”,以改善中日关系。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始终保持与各国密切的双边关系B.外交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C.采取积极策略力图走出外交困境D.开始突破西方外交的封锁
2 . 有学者统计了以下两表(表1和表2)。观察表1到表2的变化,最合适的论文主题可能是(     

表1: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关系用语频率

内容事件用语文书用语对外政策机构仪式用语
举例夷、红毛、藩属、西洋诏敕、谕旨、表怀柔、贸易管制理藩院、礼部三跪九叩、朝贡、跪、接见
比例(%)74.9%2%0.81%2.4%19.8%

表2:鸦片战争后清朝对外关系用语频率

内容事件用语文书用语对外政策机构仪式用语
举例夷、酋、洋、道歉、致电、欧罗巴函、照会、国书、咨文通商、外交外务部跪、朝觐、握手
比例((%)87.5%4.7%1.3%0.8%5.7%

A.《变法维新思潮的影响》B.《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
C.《天朝上国观念的转变》D.《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022-11-12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春晖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如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西方”名称变迁主要反映了
名称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西域”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西洋”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西方”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A.中外交流的日益扩大B.开放程度的总体趋势
C.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D.农耕文明走向衰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用战争打破清王朝对《南京条约》“一劳永逸”的愿望,并且《天津条约》明确规定条约“以十年为限”,可以“酌量更改”。随着眼界的打开,清朝君臣对修约逐渐有了新认识。《马关条约》签订后,一些开明的官员纷纷上奏呼吁修约。1898年,总理衙门更是向英国提出“希望修改税则和条约中的通商各款”,虽未成功但迫使英国正面回应了中国的修约诉求。

——摘编自李育民《晚清时期条约关系观念的演变》等

材料二   中华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24年下半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取消所有不平等条约的宣言,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帝废约运动
1928711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并先后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中比友好通商条约》等
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掀起一股要求立即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热潮,国民政府与英美分别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提出修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进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从晚清到中华民国修废条约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
2022-04-30更新 | 441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16年初,中国启动“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由外交部长站台,各省区市党政一把手亲自推介,向10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工商界代表和中外媒体讲述各省区的故事。目前,外交部已经为中西部为主的11个省区市举办了推介活动。该活动旨在(     
A.推动民间外交主导对外交往B.统一各省区对外开放的进程
C.开启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D.深层次全方位打造中国形象
2022-03-21更新 | 5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一   清朝前期,外交事务由理藩院负责。理藩院是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也处理朝鲜、琉球等藩属国事务;与沙俄多次交涉,还处理对外事务。1842年后,通商口岸不断增多,外交事务频繁;1860年后,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不以“藩属”地位跟清朝交涉,要求设立专门外交机构;1861年,总理衡门成立,外交机构近代化起步。1867年,清政府派遣驻外使节,蒲安臣使团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外交使团。清末,裁撤总理衙门,设外务部,职权专一,权居六部之上,在政府机构中地位突出,是中国外交正规化的转折点。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改革外交部,制定外交部官制和组织法,有力推动外交机构近代化。在外交人才选拔上,废除前清保举制,制订外交官任用章程,把兼通外语规定为录用必要条件,淘汰了清末传统型外交人员,创建了较为完善的外交人才培养体系。民国初期,外交部人才鼎盛,外交官素质相对较高,颜惠庆、顾维钧、王正廷等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都扮演过重要角色。

——《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材料二   新中国外交大事表(部分)

时间主要外交成就
1949.10-1950.9按照“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
1953
1954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1955
1965建交国49个。
1971
197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2中日建交。
1976建交国111个。
2001
2013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外交事务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中相关年份的新中国外交大事件,并谈谈你对中国百年来外交的认识。
2022-03-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明初百年间,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从“四夷来朝”到“四夷来商”的演变,发展至明中期,统治者对“四夷”的认知,仍然沿袭“小、穷、弱”的观念。这一现象
A.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B.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C.反映传统认知落后发展潮流D.有利于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
2022-03-13更新 | 1426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3月智学联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
在明代表(→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中朝使臣往来中日使臣往来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朝鲜→中国中国→日本日本→中国朝鲜→日本日本→朝鲜
明代以前2088824681424
共计1343年
年平均次数
0.130.650.0030.050.010.02
明代161129916372270
共计277年
年平均次数
0.64.60.060.130.080.25
A.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稳定的核心力量
B.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C.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D.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74年,针对日本出兵侵犯台湾的野蛮行径,《申报》刊登了一份评论。论者指出,“为今待日本之计,有三策:以理相拒,不容假道,上策也;拒之不得,则系有意害我边疆,按国公法,便可交战,此中策也;彼既轻视于我,犯我边疆,我亦伐其国土,此下策也。”该评论反映出
A.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中日关系发生根本逆转D.大众传媒左右政府决策
2022-02-24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南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

国家身份

国际责任内容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最大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国内经济建设;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20世纪90年代)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全球治理。

——摘自吴兵《从天下责任负责任大国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表述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