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文化不如世界各国文化优秀B.大力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的影响
C.世界文化从未与中华文化交流过D.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81年,李鸿章奏言:从前中国与各国立约,多仓猝定议,又未谙西洋通例,受损颇多……按照各国约章酌量变通,冀可收回权利。由此可见,李鸿章
A.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B.具有了一定的国际法意识
C.对西方的了解上升到制度层面D.设法为其卖国的行径辩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17-18世纪中西方出现的部分文化现象,对此现象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1602年,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07年,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对我国的几何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636年,耶稣会士曾德昭由中国返回欧洲,其撰写的《大中国志》为西方人了解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1756年,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借用中国儒家思想对当时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A.中国古代科技已经进入结阶段
B.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互鉴的特征
C.西学东渐逐渐开阔了国人的视野
D.士大夫普遍意识到传统科技的落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96年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清政府应俄国要求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即将出使俄国。其他西方列强听到此信息后,纷纷来电邀请李鸿章先赴西欧和中欧。西方列强纷纷邀请李鸿章到访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西方列强想借机扩大在华的权益
B.想增强与中国的联系,与中国共谋发展
C.西方列强仰慕中国文化
D.想与中国建交,发展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闭大门被迫打开,晚清中国逐渐卷入以英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中西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国渐渐萌生了主动加入世界体系的愿望,而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了解和熟知国际社会成员之间业已形成的一套规范制度。……《万国公法》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得益于美国长老会在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着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的事件和努力得到了清廷政府的支持。……总理衙门认为翻译《国际法原理》,试图了解国际法的动机是中国对外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客观需要,合情合理,应予支持。

——《万国公法的翻译与影响》

材料二   1864年,《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国际法开始系统、正式地传入中国。此后在丁韪良等传教士的引领下,江南制造总局、湖北官书局等机构翻译了大批西方国际法著作。尽管意识到“强则可享国际法上的利益,弱则国际法并不可恃”,清政府依然有意识地将国际法规范运用到中外关系的处理中。1874年,台湾琉球漂民案中,以总理衙门为代表的权力中枢保守地要求日本遵守修好条约,而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却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中法战争等涉外交涉中,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公法外交实践涉及领海、最惠国待遇、使领制度、局外中立、宣战等,大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摘编自张卫民《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中国外交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对国际法的运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64年,新任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乘战舰抵达天津,发现大沽口有三艘丹麦商船,当时正值普鲁士与丹麦在欧洲交战,李福斯便下令俘获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总理衙门根据有关国际法知识,认为这种将欧洲战争扩大到中国“内水”的行为非法,时任总理大臣的奕䜣拒绝接纳李福斯作为公使进驻北京。这说明清政府
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对世界大势茫然无知
C.熟悉外事交往的流程D.已具备近代外交意识
7 . 从1876年到1894年,清政府陆续向西方各国派出了大批驻外使节,包括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崔国因等22位正副公使和黄遵宪、张德彝、钱德培等大量的使馆参赞、翻译及随员。这一做法
A.体现了晚清外交体制的转变B.旨在推动洋务运动的顺利开展
C.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表明晚清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2022-01-2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64年1月,中、法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这一事件
A.对国际格局带来了重要影响B.严重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使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根本改善D.进一步加强了西欧的政治联合
2022-01-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晚清时期,列强凭借强权攫取中国权益的种种行为促使清政府的对外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体现在中外条约关系的实践中,清政府官员往往用“两益”和相近概念表述这一思想,诸如“以求两益”、“两有利益”、“两得其益”、“两国求益”、“两有裨益”、“彼此有益”、“两国均属有益”、“兼顾两面”、“互得利益”、“互惠互利”等。诸如此类的表述
A.核心是力争维护国家权益B.改变了不平等关系的格局
C.表达了清政府坚定的决心D.促进了修约外交实践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75年,针对日本封锁琉球并阻止其向中国朝贡,驻日使臣何如璋向总理衙门建议:“可反复辩论,徐为开导,若不听命,或援外国公法以相纠责,或约各国使臣与之评理。”这说明当时
A.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B.宗主之争诱发甲午战争
C.西方列强支持日本扩张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