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为近代中国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时间外交活动结果
1919年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失败
1928年掀起旨在实现关税自主和取消治外法权的改订新约运动达成部分目标
1943年取消英美在华领事裁判权等治外法权基本达成目标
1949年宣布废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达成目标

这表明
A.民族独立是外交自主的前提B.近代中国政府丧失外交主权
C.帝国主义对华态度逐渐好转D.国民政府外交方面非常软弱
2 . “求同存异”精神的时代意义

材料一   《周易》中论述的“厚德载物”思想,实际上提倡的就是博大包容精神,讲求万物间的和平共处,以平和的心态寻求与万物和平共处的共同点和契合点。孔子也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名言中明确提出求同存异思想。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办法的基本要求所提出的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李元光《论“一国两制”的哲学内涵》


根据材料和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围绕“‘求同存异’精神的时代传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下表为1750-1790年外国来广东商船数及关税收入统计表。该表反映出当时
年度商船(艘)关税(两)
乾隆15—25年(1750—1760年)2074725312
乾隆25—35年(1760—1770年)2201988405
乾隆35一45年(1770—1780年)3005629767
乾隆45一55年(1780—1790年)5389271536

A.闭关锁国政策日渐松弛B.清政府的官方贸易兴盛
C.广东对外贸易条件优越D.外商对华市场需求增强
2021-05-25更新 | 40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联合编审名校卷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九)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末“约定自开”商埠的浪潮中,东北三省共有自开商埠18处。清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握定主权为宗旨”,依“约”将部分应由中外“约定开放”的商埠变成了实际上的“自开”商埠,掌控了这些商埠的“行政、司法和关税”的主权。这表明清政府
A.收回了丧失的国家主权B.近代外交意识有所增强
C.主导国家对外开放进程D.竭力维护朝贡外交体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开始,美国总统积极利用媒体寻求民众支持,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麦金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与记者保持频繁接触的总统,他让秘书每天与记者见面,提前向记者提供总统正式发言稿、声明、咨文等材料,在照顾记者职业需求的同时,确保白宫对信息流的掌控。这些做法逐渐成为总统政治传播的惯例。1913年,威尔逊总统定期召开对所有正式记者开放的总统新闻发布会,此后白宫记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合理合法地代表公众直接向总统质询。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多数西方国家领导人将新闻发布纳入重要的国务活动,成为国家政治议程中不可或缺的常态化机制。20年代随着商业广播发展,广播逐渐被视为一种有力的大众沟通工具。各国领导人也尝试利用照片和电影等媒体帮助自己和政府塑造更加立体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翟峥《美国总统政治传播体系的打造及其演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中西意识形态对立及中外舆论博弈等复杂环境,我国领导人新闻发布机制的探索异常艰难,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时间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新闻发布机制
短暂关闭
19491954
允许极少数苏联及东欧国家记者采访,对西方记者“暂不开放"。
新华社、《人民日报》将国家领导人的重大决策及讲话精神作为重点内容报道
审慎试探
19541977
在外事出访活动中举办记者招待会,邀请西方记者观看《梁祝》等中国影片。
接受国外记者专题采访,利用与国外记者的良好私人关系发布重大新闻。
内外兼顾
19781992
在外事活动中与外国领导人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
开启党的领导人对内新闻发布机制,创建“两会”闭幕日的总理记者招待会,实行剪辑录播的形式,参与记者须提前递交纸条提问。
持续常态化
19932019
形成出国访问新闻发布“三部曲”:访问目的国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举办联合记者招待会、接受主流媒体记者专题采访。
2000年国家主席接受专题采访时“不限时间、不限问题”,引发巨大反响。
国内新闻发布重点完善“总理新闻发布会”品牌,参与记者来源多样化,实行电视现场直播及互联网直播形式。

——摘编自吴锋《新中国70年国家领导人新闻发布:机制嬗变、基本经验、完善方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20世纪西方新闻发布机制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国家领导人新闻发布机制的演变趋势及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北京同文馆设立后,翻译“西学”作品,各地纷纷效仿。上海、广东、福州等地陆续开始翻译各种不同文本的国际公法,如《各国交涉公法论》《各国交涉便法论》和《公使指南》等,使此类书籍的引进形成一股潮流。该类书籍的翻译
A.反映维新派对中国利益的重视B.符合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需要
C.标志着中国对西方公法观念的认同D.表明清政府对传统外交体制的抛弃
2021-05-14更新 | 38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晚明时期,中国人根据外国传教士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重新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该图沿用了原图的大体形制,但在地理图形和观念上有所区别,把中国放在了地图的中央。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对世界地理的认知更先进B.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遭受阻碍
C.传统的华夏中心观念依然存在D.此时中国已经产生了启蒙思想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94年5月,李鸿章在奏折中谈道,“洋商贩运机器在中国口岸改造土货,本系条约所无”“如果洋商贩运……机器进口,自行制造”,应该饬令“查明禁止”。这反映了当时
A.西方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洋务派的强国梦初步达成
C.清政府拒绝签订《马关条约》D.外资企业未取得合法地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尔国王或误听尔臣下之言,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豫也!

——《清高宗实录》卷14351793年乾隆帝答复英国马嘎尔尼使团通商请求的上谕)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国已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60对,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乾隆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由材料二可知,当时清朝部分官员的对外态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对外态度的形成原因。
(3)请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依据上述全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