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初,清政府特设修订法律馆,受命担任修律大臣的沈家本认为,须以“模范列强为宗旨”,当时翻译的各国法律包括法、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商事法律以及英美的公司法。清末以来,移植大陆法系民商法,但在亲属法和继承法以及物权法方面,保留了一些反映当时国情的制度。该材料主要表明清末以来,民商法的制定
A.积极回应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诉求B.完全照搬了大陆法系国家立法模式
C.本质上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D.既仿效西方法律又考虑了本国实际
2021-04-07更新 | 351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1901年7月,张之洞与刘坤一合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力倡教育“会同文武”,主张全国小学校“必设兵式操场”,加习“体操”。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明确规定各级学堂中“体操”均为必修科目。这些做法
A.与科举制度的废止相互配合B.适应了救亡图存运动的需要
C.推动了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D.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价值重估
2021-03-15更新 | 1204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1年,清政府一道上谕指出,“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由此可推知
A.“大衅”是指戊戌政变B.戊戌变法未触及法律
C.清政府反对变法革新D.上谕推动“新政”开展
2021-03-05更新 | 36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但是与现代化的方法相反,它是将‘现代’服务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渡,因此是‘反现代化’。”以上论断适用于评价
A.戊戌政变B.义和团运动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
5 . 以下事项,命名方式与“丁巳复辟”相同的是
A.鸦片战争B.癸卯学制C.马关条约D.淮海战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时报》谴责清廷“假变法之名,以谢各国”。黄遵宪也批评说:“其所用之人,所治之事……比前又甚焉……然后乃知变法之诏,第为辟祸全生,徒以媚外人而欺吾民也。”材料中的变法是指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清末预备立宪期间,皇族载泽说:“大抵英国政府,立法操之议会,行政责之大臣,宪章掌之司法,君主裁成于上以总核之。”“一事之兴,必经众人之讨论,无虑耳目之不周;一事之行,必由君主之决成,无虑事权之不一。”这种认识
A.导致了立宪派分化瓦解B.意图变革清朝专制统治
C.表明清廷践行英式民主D.迎合宪政运动发展需要
8 . 1898年戊戌变法遭到顽固派镇压失败。1901年清政府主动实往“新政”,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且更为广泛深入。这说明
A.新政与戊戌变法目的一致B.新政和戊戌变法性质相向
C.清政府主动发展资本主义D.变法革新成为时代的追求
9 . 1901年1月29日,流亡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变法”上谕,宣布要进行变法,实施新政,并号召有关大员发言参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新政诏”

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康逆之讲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

……

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须议更张。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内悉条议以闻,再行上禀慈谟,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丁未(初十)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新政诏”进行评述。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大事记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清政府逐步推出各项“新政”,改革官制、兵制、学制,奖励工商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千在日本东京组成同盟会

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1905年9月,清廷废除科举制,大办新式学堂。

1905年10月,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9月,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6年12月,湖南、江西交界爆发萍浏醴“革命军”会党起义。

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仅同盟会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就连续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9年10月,除新疆奏明缓办外,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皇族内阁”成立,预备立宪骗局被揭穿,清廷空前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20世纪初,除清政府外,有两股政治势力在思考中国的出路,指出是哪两股势力?它们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2)托克维尔说:“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结合材料中清末新政的相关史实,论证托克维尔观点的合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