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十分赞赏中国通过科举和所谓根据个人品德才干遴选官员的制度。他在《风俗论》和《路易十四时代》都有所谓举贤授能的论评,他认为中国皇帝是能洞察下情、任人唯贤的,因此不乏溢美之辞,称颂中国皇帝是:“以善良仁慈、行高德远而驰名遐迩的君主。”总之,“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佐以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人民”,这是伏尔泰从东方世界所看到的中国,确切地说是他从神秘而遥远的东方所“构想”出来的中国,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国。

——摘编自钱林森《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19018月,清廷颁布上谕,承认科举“流弊日深,急宜讲求实学,挽回积习”,明确科举考试,引导士子、官吏重视政治与实事,以求真务实。19033月,袁世凯、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折》称:“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19058月,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已成定局,引起中国舆论的.极大关注,立即废除科举制的呼声大涨。由袁世凯领衔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得到清廷的批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宣告结束。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中国科举制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废除科举制度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看待科举制度的正确态度。
2022-05-27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2届高中毕业班考前定位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政变以来,经过18世纪内阁制度基本形成的阶段,英国议会的地位大为提高。在议会中工业资产阶级要想参与政权管理,就必须取得进入议会的资格。但是,英国议会的选举制度仍然是中世纪时确定的。1815年国会通过的《谷物法》造成粮食价格提高,生活费用的增加造成劳动力价格上涨,不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1829年英国出现农业歉收,生活恶化的群众积极地投入了斗争,刺激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参与,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明确提出要使工业家和贸易家的代表入选议会。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提出《议会改革法案》,18326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立宪”,为了促使宪政早日实现,一些鼓吹立宪救国的人开始组建团体,一时间宪政团体纷纷出现。立宪派把建立君主立宪国家作为自己基本的政治追求,因而积极拥护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行动。但是,随着清政府预备立宪步骤的展开,立宪派的不满情绪也逐步滋长。19079月第一次请愿到191112月第四次请愿均以失败告终。特别在第四次请愿活动时,清廷开始采用强硬手段。清廷颁布上谕,称请愿代表“乃无识之徒”,令速送回原籍,不准在京逗留,还令各省严加查办。

——马敏彭南生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政治方面,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各国实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一方面为监察制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自春秋以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墨子认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法家则明确提出“以法治吏”,主张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实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事断于法”原则。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监察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4 .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定历史现象,民法典编纂已成为现代法制国家的传统,也给全世界的法律思想打上了清晰的烙印。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材料二: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还有《国家税地方税法草案》)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定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制度建设》等

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1)依据材料一,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作用。
(3)材料三包含了哪些基本原则?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历史上的社会立法?
2020-09-2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台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15世纪末以来,英国人口有了较快增长,旧有的耕作制度已不能满足人口日益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地理大发现后随着羊毛价格上涨和养羊业的刺激以及工业增长和城市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大,圈地运动迅速兴起,这是一场消灭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农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获得畅通无限的立法权,议会不断颁布新法令,加速了圈地运动的发展。这样,英国新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到18世纪上半期,采用雇佣劳动的农场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中逐步居于统治地位……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材料二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期的英国“农业革命”的含义,并分析这场“农业革命”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
2020-07-2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政策。英国虽然支持欧洲联合,但不愿意直接参与。1948年,英国提出“三环外交”构想,将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作为英国外交的重要三环,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1951年4月,法国……等西欧6国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即《巴黎条约》)。…… 上世纪60年代,英国三度申请加入欧共体,但在1963年和1967年两度遭到法国总 统戴高乐的否决。1969年12月,欧共体六国决定同英国展开谈判,并于 1972年1月达成协议。……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英国与欧盟的那些事》

材料二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条约》签订的历史意义。分析英国1951年没有签订《巴黎条约》的原因。写出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时间和根本出发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 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2020-06-2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0届高三6月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7 . 历史文献纪录着人类社会演变的足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1   竹简木牍


2002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湘西里耶古城遗址发掘出土了(甲)3万多枚秦简牍,主要是官署文书。文书格式由年月日、地名、职官、事件及办理时刻构成,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物资登记及转运书等。(乙)简牍的时间是公元前222年至前210年。(丙)书写字体和楚国字体风格相距甚远。右图为我国发行的《里耶秦简》邮票。(丁)左边秦简内容为“乘法九九口诀”

有的同学结合材料和所学,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材料结论
秦朝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湘西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后才纳入秦的管辖范围
秦始皇在楚国旧地推行了“书同文”的政策
秦朝已将乘法九九口诀运用于农业生产
(1)请指出材料与结论对应准确的序号。如果要使其他序号的材料和结论准确对应,应该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对结论进行怎样的修改?

主题2   学者著述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2)根据材料,概括两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比较这两种思想反映的不同社会背景。

主题3   新闻报道

清末创刊的《北京醒世画报》记录了宣统元年(1909-1910)间的北京民众生活。其中,一则报道述评:“汪姓少妇时常与他(她)男人讲平权自由,前两天该妇人晚上出去没回家。他(她)男人一问他,他(她)反炸啦,说现在时代平权自由,我不能受你压制,我爱怎么就怎么,你管不了。咳,这叫野蛮不要脸,那能算自由吗?”此外,诸如反对女子公开抛头露面、斥责主家虐使婢女、同情女子外出摆摊补贴家用等均有报道。


(3)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所述社会现象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充分运用材料。)

主题4   文献荟萃

《理想国》《九章算术》《十日谈》《哈姆雷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论法的精神》《共产党宣言》《狂人日记》《地质力学概论》


(4)围绕“历史文献与人类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项文献,提炼出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文献,以这4项文献的主要内容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文献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0-04-21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2013年高三4月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当时有三大阶级、六种力量,它们对议会改革的态度也不同。但是在多方力量的博弈过程中,其结果却日趋明朗,即保守势力逐步退让,改革势力逐渐掌握实权,最终开始变革。在这几大势力之中,首先是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的极大差距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议会中出现能代表其利益的议员。另一股资产阶级力量是一批工业革命之前就存在的旧“中等阶级”,包括商人、业主、批发商、作坊主以及知识界人士和自由职业者。他们饱受工业革命的冲击,最先开拓群众性议会改革运动。工业革命尚未完成,手工工场仍在运行,这使得在工人阶层中,存在产业工人和手工工人。产业工人组织性更强些,又直接和工业资本家对抗,所以工会运动是他们斗争的主要方式。另一支重要力量是手工工人和工匠,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他们的经济地位每况愈下,要求变革的呼声也就经久不衰,最根本的政治要求是普选权。

                                   ——摘编自冯春《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初十年(1901-1911),是清王朝的最后十年。这是一个内忧与外患交加、危机与生机并存的特殊时期。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救亡图存是各个阶层的使命。清政府为挽救自己的统治地位,也被迫下诏变法修律,进行改革,并且于1905年和1907年两次派朝廷重臣出洋考察,拉开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序幕,从而推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主宪发端于戊戌时期,兴起于20世纪初,湮没于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以往,人们研究较多的是作为政治运动的清末立宪,尤其是其以立宪抵制革命的一面。对于清末立宪在中国民主近代化中的地位,对于晚清法律改革的影响,往往语焉不详。针对开国会这一旧问题,在1907年秋至19111月尤其是在1910年,以立宪派人士为代表,各省咨议局为阵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形成了国会请愿的热潮。规模越来越大的国会请愿运动,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当权者的极大恐慌,最终请愿运动在清廷的镇压下偃旗息鼓。

       ——据柴松霞《出洋考察团与清末立宪研究》摘编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与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
2020-04-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质量监测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春秋》成为判案的参考,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的效力。魏晋对法律进行重大改革,新律强调上下尊卑,同罪不同罚。唐律经过修订,“十恶”含侵犯朝廷和皇室的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涉及家族伦理道德的恶逆、不孝、不腔、内乱,以及不义、不道共十种不可赦免的重罪)“八议”(对于皇族高官等的减刑规定)成为法律主要内容,历代皇朝多为沿用。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材料二 庚子事变后,清政府开启“新政”。在法律方面,1902年委任沈家本主持修定《大清刑律》,后又聘请日本法学专家,仿行日本和西方法律进行修订。修订中明确体现了“罪刑法定”“人格平等”“罪刑相适应”三大原则。在立法宗旨上,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区分,淡化伦理身份在量刑中的差异。例如:骂祖父母、父母,处绞刑的传统规定,现改为“公然侮辱尊亲属者,处四等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草案遭到主张“礼法合一”的张之洞等礼教派的激烈批判,他们认为刑法根植于礼教,礼教来源于风俗,草案照搬西方模式,罔顾中国国情。最后法律修订作出妥协,以《附则五条》的形式保留了“十恶”罪名、“八议”制度。如犯相关之罪,按旧律惩处。1911年1月,新刑律最终颁布。

——摘编自吕峥《“大清刑律”出台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以后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法律相比,“大清刑律”草案的特点,并简析其修订的背景。
2020-01-1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后,英国社会要求扩大民主的呼声日益高涨。1865年2月23日,在伦敦圣马丁堂召开选举法改革群众大会,会上通过成立改革同盟的决议,改革同盟成为领导工人争取第二次议会改革群众运动的政治中心。在改革同盟和资产阶级激进组织“全国改革同盟”的推动下,保守党德尔比内阁的改革法案获得议会通过,并在1867年8月15日经维多利亚女王签署生效。该法案规定:重新调整选区,取消四十六个“衰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在城市中凡缴纳贫困救济金的房主和年缴纳十镑以上房租和居住期不少于一年的房客享有选举权;乡村居民凡每年有五镑以上收入的土地所有者和年付十二镑地租的佃户均享有选举权。这次改革,使选举人数由135万增加到250万。

——摘编自张芝联《1815—1870年的英国》等

材料二   1911年10月22日,在朝野的清廷立宪派官员纷纷行动起来,借势逼迫清政府仿照英国的君主立宪政治体制,设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最终导致了清王朝资政院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第三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第四条则以宪法规定皇位的继承顺序;第八条更限制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和各省行政长官。宪法由资政院起草决议;国会拥有宪法修正提案权;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皇帝是陆海空三军统帅,对内需要使用军队时,必须依照国会议决的特别授权进行,此外则无权调遣;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还规定了国会决议预算权等。

——摘编自周注《论英国君主立宪制对清末立宪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资政院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背景,并指出《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中借鉴英国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2019-10-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河南省高三上期阶段性考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