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下表为清末学部主持统计的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1909年)全国新式学堂、学生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转引自张海荣《清末三次教育统计图表与“学部三折”》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其对研究清末社会有哪些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0-12-0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清末学部主持统计的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1909年)全国新式学堂、学生统计表。读材料,回答问题

——转引自张海荣《清末三次教育统计图表与“学部三折”》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其对研究清末社会有哪些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0-09-10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近代宪法编修的历史折射了民主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当预备立宪之际,一时未能举宪政之全体而行之,惟有先将宪法规则迅速宣示,使天下咸知法律范围、自由权限,固有万不能稍为侵越者。尝考英、德、日本宪法大恉,首言君权,次言民权……约举大纲,不过百余条。拟请饬下宪政编查馆详细核查,应如何条列宪法规则,迅速请旨宣示,以别权限,而靖人心……宪法未布,民气嚣张,亟须预防,以杜后患

——摘编自《呈请宣示宪法规则奏折》(1908年1月),《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


(1)依据材料一,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有哪些历史局限?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何体现资产阶级民主。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共同纲领》诞生的历史条件。

材料四   宪法起草小组从1954年1月开始工作,到3月形成了中共中央委员会的宪法草案初稿,共历时两个多月,相比临时约法起草多了一个多月。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公布后,全国人民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讨论。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全国人民参加讨论的人数共有1.5亿多人,在上海,全市627万人口中270万听到了有关宪法草案的报告,156万参加了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了16.5万条意见和建议。1954年3月25日起全国政协组织了17个座谈小组进行了讨论,共讨论40多天,参加者500多人,开会260次。宪法学界编写了30多本小册子,全国各地成立了各种机构来引导宪法草案的讨论。这为人民更好地认识宪法打下了基础,树立了人们对最高规范的信心与内在认同,并以此为起点确立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基石。


(4)依据材料四,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进步性,在起草过程上有哪些具体体现?
2020-04-03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史料,完成任务

材料   近代中国虽然自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社会转型,但是在整个晚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缺乏现代意识,缺乏足够的领导改革和促进社会全面转型的能力,致使社会各个结构的变化并不是互相协调和配套发展的,政治体制转型的滞后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事实证明,清朝统治者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阻力。在这种局面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突破了社会转型中最坚固的环节:政治制度改革,促使政治结构迅速完成了转换过程。自此,中国进入政府主导下的主动现代化时期,从而使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新结构得到发展与壮大,社会转型的速度明显加快。

——摘编自朱英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晚清名流孙宝瑄在日记中写道:“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该日记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A.《资政新篇》的颁行B.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C.清末“新政”的实施D.晚清政府的第一次自救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中学高一年级成立了历史老师指导的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小组同学在学习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后,历史老师提出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晚清政府遭遇国家治理危机》,要求同学们就此课题搜集相关史料。经查阅各种图文资料及相关历史资源网站,同学们主要搜集到如下史料:

湘军,淮军发展史。
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朝地方督抚在东南地区搞起了“东南互保”
清晚期以来,湖南省多次颁布“米禁”政策(由禁止出洋甚至发展到禁止出省)。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并执掌北洋新军。
清末各地督抚向朝廷奏报的民变匪患丛生的电文,这些上报的电文基本杳无音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政府遭遇国家治理危机”这一宏观历史视野,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3-04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类别命题者试题
格致(自然
科学)类
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2)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3)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1-08-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郫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早期现代化的启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史料 清末政改大事记

1901年,慈禧在逃往西安途中发布了“预约变法”上谕,宣布实行“新政”。

1903年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

1904年的日俄战争被认为是“立宪政体战胜了专制政体”的例子,要求采用立宪政体以成为富强之国的呼声越来越高。

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废除科举制度,鼓励留洋。年底,以载泽等五大臣为主要成员的考察团,出使西方,开始对东西政治展开了综合考察。

1906年,改兵部为陆军部,编练新军,开办西式军事学校。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受到立宪派的欢迎。

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的统治“万世一系”,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议院不得干预君主。

1911年,清廷宣布成立“皇族内阁”,暴露出“预备立宪”的骗局,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清廷变得更为孤立。辛亥革命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宪制”的尝试最终结束。

——摘编自季金华《清末宪政运动及其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预备立宪”的背景和特点。
2022-01-0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纲要上)复习-第6讲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9 . [“史料实证”素养]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之后,逐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宪政改革。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由“君上大权”14条、“臣民权利义务”9条和十九信条组成,规定君主拥有广泛的权力,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不得以命令代法律等。清末宪政改革
A.保障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B.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C.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突破了“君权神授”的君主专制政体
2020-08-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课程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