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1902年的《中外日报》记载,在四川,"自变法谕下,坊间辑刻蒙学新书甚彩(多)";在安徽,各书铺生意异常火,尤以四书、经、史、策论销场为大;在湖北,各书店"销场固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等篇亦渐有购阅者。该记载反映的现象说明
A.维新思想引领社会变革B.传媒推动国人思想觉醒
C.民众反帝救亡意识高涨D.时局变化影响文化风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4年,清政府颁行“癸卯学制”,规定:通儒院或分科大学的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被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的毕业生则取得生员(秀才)的功名。上述规定的推行
A.提高了各地兴办学校的积极性B.解决了教育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C.进一步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D.满足了推行新政人才的大量需求
2022-03-05更新 | 354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学堂选官制度,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学历,毕业考结果分为最优、优、中、上、最下五等,中等以上成绩获得翰林、进士、举人等身份,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这一举措
A.废除了科举选官制度B.体现了改革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C.促成了教育的近代化D.动摇了传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清政府在清末新政中废除科举制,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部分学者认为,废除科举是两害取其轻。刘绍春认为,“渐变改革方式已经跟不上局势的发展”,时势的急迫成为废除科举的直接重要推动力,虽然,这种激进改革又为以后留下了一些问题,“但已无法顾虑周全,两弊相权取其轻罢了”。……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科举制度的废除是条件成熟的自然结果。孟宪实认为,经过废八股、设特科、建立新式学堂等几个步骤,在近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知识体系和人才观念才最终完成历史性的突破,废除科举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也有部分学者,从科举废除后的消极影响出发,认为清廷在废除科举上,操之过急。

——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材料中的观点,自选角度拟定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末修律”是清末新政中对法律制度进行的修改与变革,支持和反对之声充斥修律过程。其中对于“子孙卑幼对尊长能否行使正当防卫权”的问题论争不断。反对者认为子孙对于父母的惩治,绝无“正当防卫”之说;支持者认为“父杀其子,君主治以不慈之罪;子杀其父,君主治以不孝不罪。方为允平”。这表明
A.近代社会的法治转型历程曲折B.民族危机加速了法治化进程
C.家国观念影响法律的近代化D.清末修律以取消君主制为前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1年7月,清政府按照辛丑议和过程中西方列强的要求,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在六部之前,设总理大臣一名,会办大臣及会办大臣兼尚书各一人,内设各司分别执外交、通商、路矿、关税、邮政、海防等事务。这说明清末“新政”中,中央机构改革
A.重视社会民情B.解决了内外困境
C.与旧制度决裂D.具有被动性特征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新权威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萧功秦在评价清末新政时特别强调废科举的影响。他认为科举制是以儒家的政治标准和价值来选拔人才、凝聚人心和构成获取地位、名望和权力的基本途径。科举制的废止,使国家丧失了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更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1905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因此废科举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辛亥革命。

——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等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12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清末新政与工商业发展。

材料 晚清新政时代,由度支大臣载泽兼任督办盐政大臣,有全国盐政行政用人之权,并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之《中英商约》中商讨有关免厘加税之条款。清政府为发展工商业,于19038月成立商部,以载振为商部尚书且伍廷芳、陈壁为左右侍郎,其职责为管辖所有工商路矿和农垦、农牧方面的事务。商部成立后,制定并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一系列商法,提倡私人资本办实业,以立法形式给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以某种保护,还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规定了对补办及经营工商业的奖励办法,如凡集股五十万至五千万的工商业者,奖以商部头等顾问官等职位,加以七品至头品顶戴。虽然实际得到奖励的人微乎其微,但这一政策的颁布,多少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发展工商业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发展工商业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统治者将东北视为“龙兴之地”,设立有别于内地的将军体制。1907年清政府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为东北三省最高长官,并在奉天、吉林、黑龙江建行省,设巡抚,取代将军体制,逐步废除了旗民分治政策。这一变革
A.化解了满汉矛盾B.强化了中央集权
C.加剧了边疆危机D.促进了国家认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