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

材料   1901年,梁启超认为,中国正处于一个“过渡时代”。数千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之中,所以“未尝知过渡之为何状也”。但进入19世纪,在西方文明的“冲激”与“驱突”之下,“祖宗遗传”下来的一切“渐渐催落失陷”,于是全民族“相率而就于过渡之道”。例如科举制度不断遭到抨击,新式教育日益发展,但现代教育、考试制度又未能完全建立。

——摘编自梁启超《过渡时代论》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梁启超“过渡时代”的观点,结合晚清时期的历史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3-18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朝廷自经庚子之变,知内忧外患,相迫日急……故于西狩途中,太后首以自强为询。这次“自强”
A.开始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B.瓦解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
C.废除了上千年的选官制度D.打击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
课时54519361111
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
课时20884310
A.旨在培养新政人才B.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征
C.突出引进西方技术D.有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1年光绪皇帝发布诏书,令各省办学堂。江苏如皋县沙元炳随即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公立小学,1903年创办了公立如皋师范学堂,随后,多地都出现了学堂。这说明
A.科举废除推动教育改革B.教育救国理念由此产生
C.新式教育体系完全建立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2022-03-11更新 | 496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河北B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6年,清政府刚宣布“预备立宪",各地宪政团体就纷纷成立,不久爆发了国会请愿运动。咨议局和资政院成立后,请愿运动势头越来越大。一时间,报纸杂志上批评清政府“预备立宪"名不副实,要求拿出实际行动的言论不绝于耳。这说明
A.社会舆论左右政局变化B.宪政改革遭到民众反对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D.民主政治成为大势所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使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峙,各有所属,相辅而行。“由具有议会性质的资政院掌立法,由十一部组成的政府掌行政,由大理院主审判而法部监茗”;此外,“还有督察院专任纠弹,审计院检查滥费,二者皆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从而加强了行政监督的力度。”据此可知,清末新政
A.构建出现代意义的政治结构框架B.以建立君主立宪制为改革的目标
C.建立了责任更明确的专业化政府D.标志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4年在成都成立的官办川汉铁路公司,其股本主要来源于“田亩加赋”,-般是随粮征收,值百抽三,四川的贩夫走卒,大都被迫参与,不足部分基本是靠外债弥补。迫于民间收回利权运动的压力,该公司于1907年改为商办。1908年.清政府又委派军机大臣加以督办,进而在1911年突然宣布“国有”。清末川汉铁路公司的变迁
A.折射出国内社会矛盾的复杂尖锐
B.反映了清政府对铁路建设的重视
C.印证了国人对近代化的积极探索
D.表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走向破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其实包括三折一片,即《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及《请专筹巨款举行要政片》。这三折一片的内容密切相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 变革方案……《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是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江楚会奏得到朝廷谕旨的批准,从此,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摘编自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190483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主张及为实现这一主张而采取的措施。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1911年间,法学家沈家本奉谕主持翻译西法、改造旧律、制定新律等方面事务。他认为:“申、韩(申不害和韩非)之学,以刻核(苛刻)为宗旨,恃威相劫,实专制之尤。泰西之学,以保护治安为宗旨,人人有自由之便利,人人不得稍越法律之范围。二者相衡,判然各别。”同时指出:“近今泰西政事,纯以法治,三权分立,互相维持”。


(1)材料一中的“申、韩之学”当指(     
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提炼并归纳材料一中“判然各别”的具体表现。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沈家本对中西方法律的认识有何疏漏?

材料二:在沈家本的主持下,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初成。据学者统计,其中关于“君臣之伦”的条款, 在旧律44个罪名中, 大约留下了10个,保留比例为23%。关于“父子之伦”的条款, 在旧律约33个罪名中, 大约保留了11个,保留比例为33%。关于“夫妇之伦”的条款, 旧律约有15个罪名, 新律正文全部取消。


(4)你如何看待沈家本的法学主张与实践?史论结合地说明你的观点。
2022-03-08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1902年的《中外日报》记载,在四川,"自变法谕下,坊间辑刻蒙学新书甚彩(多)";在安徽,各书铺生意异常火,尤以四书、经、史、策论销场为大;在湖北,各书店"销场固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等篇亦渐有购阅者。该记载反映的现象说明
A.维新思想引领社会变革B.传媒推动国人思想觉醒
C.民众反帝救亡意识高涨D.时局变化影响文化风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