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其独特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固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而,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摘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   1866年,一位见证了人类以电报为基础的“连接时代”降临的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跨过浩瀚渊深的海洋,两个强国握紧了宽大的手掌。人类还会出现更好的时光,世界正朝着新的希望。高山再也不能像往昔一样,把彼此分隔在两旁;人类的心已经连在一起,再也不用隔海眺望。…”自此,世界性的通信网络将人类居住的地球、所有的人口和生态系统连为一体。

——摘自(美)麦克尼尔主编的《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材料三   作为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毕生成绩斐然,其中两大发现更是彻底改变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这两大发现一则修正了牛顿运动定律,为质能互变及高能粒子的运动和反应之研究敞开大门,另一则修正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为黑洞、引力波、宇宙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摘自《科学伟人爱因斯坦的科技成就及其地位综述》


(1)写出材料中培根所说的在学术、战事、航行方面的“三大发明”。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中在“航行方面”的这项发明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诗人描写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取得的哪项科技成果。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此类科技创新在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科学伟人爱因斯坦的“两大发现”,并简述前一则“发现”是如何修正“牛顿运动定律”的?
2020-07-2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军装备了MGo8式马克沁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一次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针对性的发明随即出现。……科学技术无疑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也同样有着巨大的“破坏性”功能的一面,尤其是当我们用其来透视第一次时候,就更是如此。正如18世纪中叶,科学主义一路凯歌之时,处于启蒙阵营内的卢梭就已经对此忧心忡忡,他以愤世嫉俗的口吻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

——摘自余忠剑《科学主义与第一次爆发》等

材料二   中外不少历史名人针对现代科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主张

甘地“回到纺车去”
爱因斯坦“科学成果如原子弹,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针对性的发明”及卢梭对于科技发展“愤世嫉俗”的观点,并概述科技与一战的关系。
(2)选择材料二中的其中一种“看法或主张”,简要加以评述。
2020-07-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6年3 月参加国防科技会议的四位科学家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通过特殊渠道向邓小平上书,建议设立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跟踪战略性高技术发展前沿。邓小平做出了“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批示。经过反复论证和探讨,1986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纲要》决定在2000年之前投入100亿人民币,重点支持航天、激光、能源、材料等7个技术领域15个主题项目的研究发展。863 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积极跟踪国际新技术发展动向,并有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实现高技术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为下个世纪国家发展储备后劲。从1991年到1996年,国家科委又将水稻基因图谱、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关键技术、超导技术和海洋技术作为专项纳入计划。

——摘编自金红梅《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合作:“863计划”制定过程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863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863计划实施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后巴黎的大型慈善医院收归国有,里面收容的赤贫病人成为医师和学生观察的对象,医院成为集治疗、教学与研究于一身的重要医学机构,法国思想家福柯称此巨大变革为“临床医学的诞生”。19世纪的实验生理学突飞猛进,科学家通过动物活体解剖实验,阐明生理功能的基本机制。细菌学的成就推动了医学发展,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德国细菌学家科霍及其追随者找出了霍乱、结核病等多种重大传染病的致病微生物。实验室研究与兴盛的化工产业结合,在制药研究上有许多突破。19世纪末开始,经济发达国家的健康花费在这段时间也快速成长。如法国医疗服务支出从1891年到1971年间增加了9倍,同一时间美国则增加了14倍。

——摘编自李尚仁《现代医学的兴起、挫折与出路》

材料二   他们(传教士)知道中国人不喜欢极端迷信的宗教,所以专把中国人所最感缺乏的科学知识(例如医学)来做引线,表面上像把传教变成了附属事业。鸦片战争之前,西方传教士活动仅限于澳门和广东沿海,但从1842年到1848年短短六七年间,广州、厦门等5个通商口岸全部建立了教会医院和诊所。一些开明官僚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其中包括作为诊断治疗技术的医学。例如,李鸿章投资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官办医学校——北洋医学堂。新文化运动中,胡适自称是“信奉西医的人”,对中医基本持否定态度,其他代表人物如鲁迅、周作人、傅斯年等,都将中医置于“科学”的对立面而不遗余力地批判。在晚清输入中国的西学中,西医最早,影响最广,也最为深入人心。

——摘编自张婷婷《近代社会变迁视野下的西医传播与近代中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方现代医学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医学传入中国过程的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0-07-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十)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大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往往有强大的思想推手,而该历史事件又反过来成为思想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起,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多次从西班牙启航,航海探险.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颀利启航,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责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1)指出材料一中“哥伦布率领船队”开辟的新航线。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一个半球.新抗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现念提出了挑战。

——整理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向“传统观念”提出的挑战。

材料三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四 殖民制度大大的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新兴资产阶级和西欧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
2020-06-22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是我国封建制度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出版史上的全盛时期,除以国家名义进行出版活动的官刻发达之外,民间出版业也十分繁荣,出现了北京、徽州、杭州、南京、苏州等印刷、出版中心。各种新技术在民间出现,清朝士人龚显曾说过,“明人用木活字版印书,风乃大胜”。除了木活字,明清先后采用锡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印刷。另外,明清时期套版印刷技术得到改良,早期多用朱墨两种颜色印刷,称之“双印本”,后来发展到用四色、五色来套印。据统计,流传至今的明清丛书将近400余种,并保存了大量容易散佚的零散杂篇。通俗小说、戏曲作品、商旅指南、旅游手册、灯谜、笑话等面向中下层读者的图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插图版画大兴,尤其是徽派版画,丹青名手与版刻名工结合,创作了大量或纤巧富丽或意境悠远的版画艺术精品。

——摘编自吴永贵主编 《中国出版史》

材料二   欧洲出版业从中世纪走出来,在I5世纪迎来了辉煌的开端。这是因为表音文字比汉宇简便,字母雕刻成活宇也比汉字投资少,且更好控制工艺。到18世纪欧洲已经进入机械印刷时代,而中国活字印刷的工艺水平始终不能超越雕版印刷,中国的活字印刷一直没能推广开来。中国的出版业一直是读书人的副业,虽然出现了印书中心,但都未能形成独立的职业和行会。明清时期私塾虽然遍布全国,但受到教育却是少数人,文盲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而在欧洲,以1660年的英国为例,平均每4400个人就有一所学校。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为出版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以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一些套图书相关产业。16世纪欧洲已出现从印刷业中分离出来的出版社和图书贸易商,继而出现出版、印刷、销售的三大专业分工。明清时期,书籍审查制度常态化且严厉,中国的帝制文化也不能发展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相比之下,早在17世纪,英国就废止了印刷特许权制度。18世纪欧洲产生了版权法条款,把出版的权利授予作者,开启了通向现代版权法的道路。

——王昭启 《明清时期中国未能最早形成出版产业化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出版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与15至18世纪的欧洲相比,明清未能形成出版产业化的原因。
2020-06-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平定边疆叛乱、收复台湾等军事斗争的需要,清朝前期十分重视西方火器技术的引进和仿造。康熙朝设内外火器营,各省设乌枪营,由满洲和蒙古兵组成。此时的火器专家戴梓发明出可连发28发的连珠火铳(机关枪的早期形制)和类似于榴弹炮的子母炮等先进火器。乾隆以后,社会比较稳定,国防科技逐渐衰落。到鸦片战争前夕,清军的火药技术依然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火炮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定,期造换制度。舰船装备性能落后,实战经验严重不足。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惊醒了国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军事自强”成为了洋务派的重要工作。清政府先后创办了.

30多个兵工厂;1866年,福州船政局的创办,标志着我国蒸汽规船建造工业的诞生:科学家龚振麟用新法铸造火炮,改进配制火药的工艺;1868年,江南制造慈局设翻译馆,其中与军事技术有关的译著还60多种200多卷;晚清政府还兴办了各种军事技术专业学堂,如1874年建立的操炮学堂等。

——据卢嘉锡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技术卷》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可能存在的核威胁,中共中央确定了发展核武器、导弹事业的方针。围绕“两弹一星”,1956年,毛泽东组织编制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原子核技术等6项需要率先突破的领域,触角伸向当时前沿高科技领域。中苏两国科学院、高教部门展开对口合作,相继建立了航天、航空、船舶和核工业,整顿了兵器工业。60年代以后,中国的武器装备生产开始步入自行设计、自行制造为主的新阶段。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为国防事业留下了重要的精神遗产。同一时期,新中国先后成立了原子能研究设计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创办了军事工程学院等一批技术院校,培养了大批国防科技人才。

——摘编自刘祖爱<毛泽东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基业的奠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国防科技的发展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进行研究后发现, 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后来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


----摘编整理自岳麓版 《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在第四次工业及技术革命中,中国由前面三次工业及技术革命的落后者和追随者变成了并跑者乃至引领者,逐渐改变了西方国家对全球科技发展的主导性和垄断性影响,促进了国际社会科技发展的区域平衡性和公平性,逐渐破除少数西方科技强国对人类科技进步的垄断性阻碍。最为典型的便是中国在高速互联网技术、5G通信、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大数据应用与人工智能等不少领域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住。

----摘编自保建云 《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华文明复兴》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中西方科技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中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成为领跑者”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并谈谈你如何看待近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020-06-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7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夕,开始兴建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该水电站的修建将极大改善第聂伯河的通航条件,使基辅以下流域均可通航,产生的电力可直接供应位于扎波罗热的新建大型钢铁厂,此外对周边诸多城市的供水、灌溉、渔业都大有裨益。水电站在美国专家组的大力援助下开工建造,1932年大坝具备截流蓄水能力,工程于1939年宣告全部完工。第最伯河水电站大坝主体为混凝土溢流坝,整个大坝的长度超过1100米,蓄水量33.3立方千米,年平均发电量30亿千瓦时。第聂伯河水电站气势宏伟,规模宏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水电站之一,它的建成和使用是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在苏联政府和人民心中具有非凡的政治意义。

----摘编自人教社《高中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二:中国“三峡梦”是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设想;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专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了第一次勘测,设计开始启动:1944年“萨凡奇计划”将设想转化为工程开发方案;1945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立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及三峡勘测处;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毛泽东提出“修……三峡水库”,1958年又提出“高峡出平湖”的伟大梦想;1970年兴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积累经验;1985年邓小平曾设想过“中坝方案”;1992年4月3 ;日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几代人的“三峡梦”开始走向现实;2016年三峡工程总体验收标志着“三峡梦”完全变成现实。“三峡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部分,“三峡梦”成为现实,证明了“中国梦”一定要实现!

----摘编自邹学荣(三峡工程的历史 与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成功修建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三峡梦的发展历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中苏两国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战略意义。
2020-05-3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普查调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仲景(约公元215~219年),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人,生活于东汉末年,当时战乱频繁、疫祸不断,据史书记载,献帝建安年间,南阳地区接连发生瘟疫,大量人口死于伤寒症。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同情百姓,痛下决心,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从此,他“勤求古训”,刻苦研读《素问》《灵枢》等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五藏论》《评病药方》等著作,它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受到历代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高度推崇。

清代医家张志聪说:“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张仲景也因其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摘自许敬生《中国历代医药名家文库.古代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对古代中国医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仲景取得巨大医学成就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