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中共中央将原来分立的各解放区政权合并成六大行改区的政权,即华北、东北人民政府,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各该地区的政务工作,为新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关于六大行政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随着战争形势发展而建立,存在至今       ②处在中央与省之间的行政和军事单位
③依据军事上的战略区进行划分和命名       ④保证了中央政令统一和有力贯彻执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统治者非常重视文官制度建设,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行政监督制度。秦并六国后,嬴政创设御史大夫,兼职监察,组织机构尚不健全。秦律中含有监察法规的部分。西汉惠帝颁行的《监御史九条》,是古代中国首部专门监察法规,对监察官员的职责及监察程序做出严格规定。东汉在中央设立御史台,作为专司监察机构,以御史大夫为长。

——摘编自严奉平黄福成《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的行政监督与资产阶级革命及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一脉相承的。在尊重人和高扬人类理性的理念指引下,资产阶级摧毁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西方政治制度和行政监督体制。为保证行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明确性,西方国家要求监督机构及其人员遵循如下原则:把行政监督主体的地位、职责、权限、权力行使方式等用明确的法规规定下来。政府各机构的会议应当公开举行,以便监督主体拥有足够的被监督方面的信息。为防止监督的主客体错位或监督主客体两位一体,西方国家在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下,使监督主体对监督家体处于一种超然的位置。

——摘编自陈奇星罗峰《略论西方国家的行政监督机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汉时期行政监督机制相较于秦朝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行政监察机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行政监督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汉地方长官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其中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经考核后,便可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秦汉时期的这一做法
A.促进了农村土地开发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D.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代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德才兼备、以德优先的官员考核制度,从而使选官制度不再是单纯的考试制度,而是在社会上发挥着无形统合功能的行政管理制度。其“统合功能”
A.有处于维护文明的稳定和连续B.保证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C.有利于促进各阶层的均衡发展D.有利于选拔较高素质的人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夫纠察之官,是持邦宪,耳目之任,以司君听。”据下表可知,唐代
时代监察官事迹
唐高祖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诚直,指陈得失,无所回避,被提拔为侍御史
唐太宗侍御史张行成“纠劾不避权威”为官员所忌惮
唐代宗苏州刺史李栖筠觐见代宗“敷奏祥明,不事权贵”,留任御史大夫
A.监察制度已逐渐完善B.监察官最受皇帝重视
C.监察职能产生了变化D.监察有助于社会治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县是中央政府直接任命长官的基层政区,因此划定县的幅员是确定其他层级政区幅员的基础。秦汉时定下了一个基本原则:“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汉书·百官公卿表》)这个原则自然合乎道理,因此为以后历代所遵奉,百里之县成为习惯的称呼,县令有时也就戏称为百里侯。

县以上政区的幅员则没有面积大小的明确规定,大致是以所辖县的数量作为大小的衡量标准。汉代的人俗称郡为“千里之郡”,指的是一个郡大约领有十县之地。三国时代的人称州为“万里之州”,也是表示一个州大概包含百县之地的意思,并不是郡非千里见方,州非万里见方不可。说到底,千里之郡与万里之州也是间接以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两项指标来确定幅员大小的。因此在秦汉时代,南方的州郡幅员都比北方大得多。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时期划定县的幅员原则以及南方州郡幅员大的原因。
(2)若探究秦汉时期“百里之县”“千里之郡”“万里之州”的幅员面积大小,请举例说明可以查阅哪些类型的史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周礼》记载,国(都城)中“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爱;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据此可知当时的基层组织
A.是军事与行政相结合的组织B.行政管理与生产管理相结合
C.军事职能与经济职能相统一D.行政职能与互助职能相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