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普法战争后,为了实现国家军事崛起,民族复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在初等学校大力开展军事教育,以培养未来的“公民战士”。教育部携手军方和各民间组织,帮助初等学校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初等学校努力结合各门课程各自的学科特点,与体育课共同构建起一个多学科渗透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为法兰西民族在身心上双重实现“民族新生”,以及为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助力。

--摘编自曾晓阳《民族复兴视域下的近代法国初等学校军事教育》

材料二   始于清末的军国民教育思想是对近代国际军国民教育思潮的主动适应与学习。它顺应了当时中国人急图救亡的政治需求,得到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雏新派的大力倡导。其重要内容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及军事知识的教育和军事技能的训练,重视学校体育,改善学生体质,使之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大力宣传武人战功,进行爱国的尚武教育,以培养国民的民族观念和爱国精神。

--摘编自韩玉霞《清末民初的军国民教育》

材料三   1985年,教育部、总参谋部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训练试,点,要求将军事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军事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年起,“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由试点转为全面展开,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军事课”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素质类课程,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程建《浅析普通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相关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初等学校军事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法国相比,清末军国民教育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学校军事教育的认识。

2 . 材料   唐代在继承历代教育经验基础上,学校设置方面有许多创新。中央国子监下设六学:国子监收高官子孙,太学收中级官员子孙,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收低级官员子弟及百姓。各地方设州县学、医学、玄学等。唐初级私学有家学、私塾和乡村学校,以蒙学教育为主;寺院读书和私人讲学则以科考内容为主,属于高级教育。唐初规定教材是《五经正义》(即《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后演变成九经。各级学校考试分旬试、岁试和毕业试;常规的休假有旬假、田假和授衣假等。教育的繁荣吸引到日本、新罗、渤海等留学生,逐步形成了围绕大唐的“中华文化圈”,唐教育思想多元化为宋明理学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唐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学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学制的影响。
2022-11-1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实行结束了官僚地主依仗门第垄断仕途的历史,实行仕途开放,开拓了中小地主入仕的途径,也给平民子弟提供了某种上升的机会,历代名臣学者,贫苦出身的不乏其人。科举制为国家开辟了广阔的人才资源,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这种选官制度使统治阶级成员经常不断地更新,社会上下阶层在合法状态中不间断地对流,从而相对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它以考卷成绩为标准决定是否录取,带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使科举制度、教育制度有机地融为一体,整体上提高了官吏的文化水平,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摘编自周少元、程雁雷《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嬗变与利弊》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上升,但国王乔治三世及枢密大臣通过赐官晋爵控制官员来干预议会活动,且接受官员行贿;英国两党轮流执政期间,将政府官职赏赐给本党成员,编织上下关系网,造成官吏频繁变动。19世纪中叶,英国进行了现代文官制度改革,明确指出:建立常任文官制,将竞争机制纳入人才选举中,除少数高级官员,所有文官必须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竞争上岗;考试注重文理基础知识而不是强调某种专业技能,根据文官的业绩进行考核,根据才能和勤奋程度决定升迁。1870年,政府对文官的待遇、分级、晋升等细节作出具体规定,文官制度渐趋于完善。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英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认识。
2023-01-11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兴办官学,但并未使私学停止,相反,私学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发展。许多硕学名儒,在未从政或任博士之前,一直从事私人教学,还有一些已经为官者仍然从事收徒教学之事。汉代私人教学从形式上分为“蒙学”或“精舍”(或称“精庐”)两种,蒙学即童蒙的地方,也就是启蒙教育。精舍是私人专门建立的教学基地,由当时的经师大儒创办,这种私学兴起于西汉,到东汉时特别兴盛,其普及程度在古代史上空前。精舍的学生都比较多,少则百十人,多则千人以上。

——摘编自曹新洲《汉代社会教育》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之初,党中央就明确了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为此,1952年,教育部提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举办季节性小学或设早班和晚班,以广泛吸收工农子女入学;各地还可举办半日制和巡回制的小学,以便于人口分散地区的儿童入学。“今后几年内发展小学教育的方针是政府有计划地增设公立小学,同时允许群众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出钱出力有条件地发展民办小学”。1953年,教育部又提出:“在工矿区、城市、少数民族地区适当地发展公立小学,农村提倡民办小学(包括完全小学)”,除举办集中的正规小学外,还可以办分散的不正规的小学。到1957年,全国小学校数量达到54.73万所,在校生6428.3万人,分别比1952年增加了3.85%、25.9%。

——摘编自王慧、梁雯娟《新中国普及义务教育政策的沿革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私学教育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及小学教育的意义。
2022-12-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书院,作为教育机构中重要的一环,培养了许多人才。由于书院实行自由讲学,讲求相互辩论,一些名儒往往在书院就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讨论,这对宋代学术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书院对学生入学不做限制,一些贫困学生甚至可以寄读,这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宋朝各类学校众多,管理规范,既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的独立自由、天赋人权、男女平等思想通过戊戌维新思想解放的浪潮也波及了女性世界。在新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妇女认识到“男女平等,各有独立之权”,她们向往西方国家妇女在教育、法律、工作、婚姻甚至参政等方面的权利。妇女自身所以受到沉重压迫迫使她们深切认识到:要改变在家庭、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就必须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技术。这种发自内心的迫切要求激励着广大有志女子勇敢的跨出国门,奔向先进的西方求学。

——刘杰:《浅谈中国近现代的女子留学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特点,并简析宋代书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女子留学的原因。
2022-05-20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   民国初年,《壬子癸丑学制》将实业学校的种类由清末的四类增加到十类,以期提供技术与管理人才,满足民族工业兴起的需要。《实业学校令》明确规定:“女子职业学校依地方情形及其性质参照各实业学校规程办理”“实业学校,以私人或私法人设立者,为私立实业学校”。1921年,女子职业学校达44所,上海市开办的较有成绩已立案的4所职业学校都是私立的。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农业推广规程》改进农业生产办法、提高农民技能、改善农村组织、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抗日战争爆发后,教育部又增设了机器、纺织、制革、造船、飞机、海事、农艺、兽医、水产等专科学校。1941年《修正职业学校规程》规定职业学校每周实习应占总教学时数的50%,各科教学遵循先实习、后讲授的原则。这些体现了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

——摘编自兰自珍等《民国时期职业教育体系的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实业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实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德国知识生产的组织平台及举措

平台

                           

大学

调整原有专业规模和结构,大幅缩减神学、法学等传统学科,创设新的自然

科学、经济学等学科,并成立新型的商业和工业大学。

企业

建立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实验室,加大对新发明和新发现的研究和生产转换。

如拜尔公司的实验室中,化学家卡尔·杜伊斯贝格就发现三种新的苯胺染料。

社会科研团体

工业家与官员共同策划,建立威廉皇帝促进科学协会、威廉皇帝物理化学研

究所、威廉皇帝生物学研究所等,大批量进行科学知识的生产。

政府

成立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1877年颁布专利法,从法律制度层面为知识生产保驾护航。

——摘编自邢来顺《近代德国有组织的知识生产与文化科技发展》

材料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共和派开展了教育改革,法国教师普遍怀有一种实施公民文化和知识教育的强烈使命感。历史课采用史学大师拉维斯编写的教材卓有成效地来弘扬民族情感;地理课以自身方式来歌颂法国这个比例匀称、气候温和有规则的六边形;自然科学课教师特别重视让学生去发现拉瓦锡等法国近代科学史上创造性的天才。当法国从19世纪跨入20世纪时,在绝大多数法国人心目中,法兰西已和共和国融为一体。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在第三共和国前期的知识生产与传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知识生产的特征,并简析德国知识生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知识生产的侧重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家庭教育为当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思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体看,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点是让晚辈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做人读书、勤劳俭朴、淡泊名利,学会择友慎交、谦恭谨慎等。司马光的《谏水家仪》指出: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明朝《郑氏家规》提出: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麻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清代《申涵光·格言仅录》说教子贵以身教,不可仅以言教

——摘编自陈晓红《解读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家庭教育观》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以来,维新思想家在家庭教育领域内作了探索和尝试。梁启超充分尊重子女的个性和志趣,积极引导子女树立自己的独立意识,先后送七个子女到欧美等地接受了系统高等教育。在梁启超的教育下,他们全部学成回国,用所学本领报效祖国。严复告诫子女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严复重视体育,在给孩子的家书中写道须知少年用功本是佳事,但苦为此转至体力受伤便是愚事,如果那样使身体受伤,学何用耶?

——摘编自齐辉《论近代精英家庭教育的嬗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突出特点及意义。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古代家庭教育之处并分析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时期百业待兴,近代工厂的建立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在不同时期,先后发布多部法令法规,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在日常管理和学生培育中渗入职业教育的因子。当时实用主义思想从欧美传入中国,其目的在于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使受教育者获得谋生的知识与技能。职业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增加青年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更重要的是让青年人树立自立自强意识,服务于国家进步。各职业学校除了通过学校课程渗透劳动教育外,也要重视学生的校外实习。

——摘编自南开大学《民国职业教育史料汇编》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职业教育因此受到重视。1986年,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逐步形成一个既有利于地方统筹协调,也能调动各业务部门积极性,学校又有较大自主权限的管理体制。20世纪90年代政府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对进城务工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21世纪初规划纲要指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注重精品课程建设,增强学生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等组织,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摘编自黄育云等《浅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作用。
2022-02-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