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前期,“王臣”主要为周王所有,平时在国都附近活动。西周晚期,“王臣”变得前所未有的扩大,整个周王朝除周王以外的人都应当属于“王臣”的范畴。王臣内涵的扩大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B.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显
C.贵族世袭特权地位受冲击D.周天子的权力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前期,秦、晋韩原之战中晋惠公被俘,晋国内曾召集国人以征询改立新君的意见。晋惠公遂派人回国,以国君的名义将一部分土地赏赐给国人,名之曰“作爱田”。这反映了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B.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C.重大事务采取集体决策D.兼并争霸战争的频繁
3 .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最主要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
C.宗族组织管理国家
D.“天下为私”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2021-07-29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政治史-考点01先秦政治制度
4 . 周公称赞文王“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同时,西周在官职设置、官员选任、政绩考核和狱讼处理上,均“仪刑(效法)文王”。西周统治集团此举意在
A.反思殷商败亡的教训B.宣扬以德治国理念
C.表彰文王治国的功绩D.完善国家管理制度
2022-02-14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 目的意图类选择题-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65位。其中商代公卿中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34.78%、21.05%、而西周异、同姓公卿分别为34.78%、65.22%。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这说明了
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
C.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D.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
2019-07-02更新 | 632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19届高三高考一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周统治者把主畿以外的广阔地域分封给贵族或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随之而来,如何约束诸侯等社会管理层,便成为西周朝廷面临的关键问题。西周的解决方案是以宗法制来维系分封制,通过宗族认同以培育政治认同。这说明西周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制约B.地方管理集中化
C.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结合D.行政机构官僚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是故选择贤者,立为天子。天子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天下,是以选择其次,立为三公。三公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国建诸侯。”该思想
A.主张建立三公九卿制B.有一定贤人政治色彩
C.主张建立大一统集权D.形成了古代宗法礼制
8 . 西周实行分封制,要求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实行“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这旨在
A.巩固政府的领导地位B.加强对诸侯国的政治监督
C.确保王朝的长治久安D.解决诸侯国治理中的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先秦时期,玉器被人们当作天人沟通的工具。在当时一些大型墓中随葬玉器不计其数,而小型墓中玉器几乎没有出现。学者张光直对此有过论断:“只有控制着沟通手段的人,才握有统治的知识,即权力。”材料表明先秦时期
A.血缘成为王位传承依据B.君主已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权力传承凭借玉器沟通D.具有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淮南子》载:“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昭,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这主要表明,禹
A.制定了完备的礼乐制度B.注意倾听民众的声音
C.利用宗法思想进行统治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2021-03-28更新 | 376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