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商代卜辞中有“商不祀帝”(商朝人不向上帝祈求,也不祭祀上帝),“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记载;据《诗经•大雅•文王》载“商之子孙……,其丽不亿……,无念尔祖,修聿阙德……”,这说明周朝的祭祖,商朝的遗民也能参加。商周时期祭祀的发展变化表明了
A.神权与王权进一步结合B.华夏共同体的逐渐形成
C.分封制加强对地方控制D.商周政治制度一脉相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望子孙保存;《诗经》中的《颂》也有大量歌颂祖先功德的内容。这表明当时
A.将颂扬祖宗功德放在第一位B.青铜器的功能发生重大变化
C.有比较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D.《诗经》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3 . 西周的社神、稷神己远远超出了土地神、谷物神的范围,举凡军国大事,如征伐、献俘、结盟以至禳灾,都要祭祀社神、稷神。而天帝及其他受祭祀的神鬼逐渐为周人所漠视。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时期
A.借助神权巩固皇权B.政教合一得以实现
C.血缘纽带渐趋松弛D.国家治理渐趋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商代青铜器上以动物和神怪为主体的饕餮纹双目突出,呈现出威严和狰狞的神态。到了西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除兽目用作普遍的装饰外,口、眉、爪子逐渐消失。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时期
A.祖先崇拜观念得以强化B.青铜器的功能发生转化
C.青铜铸造技术更加成熟D.神权政治影响有所减弱
2020-12-30更新 | 355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5 . 殷商甲骨卜辞内容大多和以商王为核心的贵族决疑于卜筮有关;到了春秋时期,卜筮的原则发生改变。据郑玄《礼记注》载:“(卜筮者)当正己之心,以问吉凶于蓍龟。不得于正,凶则卜筮其权也。”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人将道德因素加入卜筮中B.人的道德决定了卜筮的结果
C.周代延续商代对鬼神的敬畏D.周人利用卜筮维护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周时期彝铭称“皇天”、“天子”、“天令(命)”甚多,这些皆于天命观念。春秋时期,上起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则多言“天下”。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已经不再相信天命B.政治生活中的神权色彩已经淡化
C.社会变迁拓展了人们的视域D.周王权威日益衰微
7 . 《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消失B.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C.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D.对家国认同观念的强化
8 . 商代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认为“天命”不可转移,祝、宗、卜等神职人员对军国大事起着重要作用;西周时期,则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必须“敬天保民”神职人员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较低。这种变化
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B.说明周代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C.反映了民本思想的逐渐产生D.有效防止了殷商贵族的叛乱
2021-01-27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商人不仅沿袭了夏人创造的青铜合范铸造技术,而且继承和发展了青铜礼制以及铸刻族徽的文化习俗。周族则通过与夏人和商人联姻实现了彼此血终上的融合认同。春秋早期,单一家族组织的族徽最终消亡。上述变化反映了
A.礼乐制度得到了传承B.分封制成为核心制度
C.宗法制度的逐渐形成D.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文献记载,远古时期天地相通、民神杂糅,人人皆可通过占卜祭祀沟通天神。五帝之一的颛顼“绝地天通”,把沟通神灵、祭祀天地的特权统归于专职巫师,其他人不能参与。这一变化
A.推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B.成为了阶级分化的源头
C.导致了神权王权的分离D.促成了专制统治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