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甲骨文卜辞中记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而《诗经·大雅·文王》记载“商之子孙……,其丽不亿……,无念尔祖,修聿阙德……”,即商朝的遗民亦可参与周朝的祭祖。祭祀的这种变化可以说明(       
A.神权王权进一步的结合B.华夏共同体的逐渐形成
C.分封制强化了地方控制D.商周政治制度前后相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夏商周时期,卜筮影响国政。卜是通过灼烧龟甲或兽骨,根据裂痕来判断祸福;筮则是通过数字的推演并结合相应的生活经验,把物候、农时等归纳进去,以趋吉避凶。殷商时,龟卜地位重于筮占,西周时,占筮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一变化反映出周朝(     
A.摒弃天命观念B.执政理念蕴含理性
C.崇尚儒家思想D.专制王权得到加强
3 . 商朝的神始终不脱宗族神、部落神的性格,而西周却出现了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权威,甚至周王室自己的王权也必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政治统治凸显神秘B.家国同构特征鲜明
C.统治基础走向扩大D.国家治理效能提升
2022-07-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周金文中“德”字多涉及效法祖先之德,如“烈德”“懿德”“介德”等。至春秋时期,“不德”之例和贵族称颂个人之德渐多。这种变化反映了
A.儒家学说影响价值观念B.宗法观念逐步加强
C.政治变动影响价值观念理D.王权影响不断扩大
2022-06-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殷商统治者认为其权力来自于至上的神一“帝”,因而受到“帝”的庇佑,这种“受命”是“恒常”“不易”的,为此商王尊鬼神而重祭祀。周公提出“天命不常”的思想,认为商因“不敬厥德”而亡,至上的神“天”应是有“德”的,“天佑有德”,因而主张“明德”“慎罚”。这种变化反映出西周
A.以德治国观念深入人心B.民本思想取代天命观
C.王权与神权趋向于背离D.治国理念更注重人事
2022-06-27更新 | 249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公”级称谓的国君随葬鼎、簋数高于“侯”级称谓的国君。从春秋早期开始,第一、二等级墓葬间的食器数量差异减小,到春秋晚期个别第二等级墓葬在青铜礼器的种类和数量上已超过第一等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国间整体实力的消长B.等级制度已遭到破坏
C.畿内与地方贵族的差异D.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商朝统治者认为他们的祖宗就是“天”的主宰,“天”只保佑商朝人,甚至只保佑商王,商王唯一要讨好的对象就是“天”。周朝统治者认为“天”就是自然界,就是芸芸众生——“天”是“万物父母”,人是“万物之灵”“天意”就是民意。这一变化表明周朝政治
A.实现了德政礼治理想B.具有浓厚的民本色彩
C.完善了社会治理体系D.终结了对鬼神的崇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商朝,人们对“天”无能为力,只能祈求其保佑。而自周代始,“天”成为真正的人格神,且与君意相关联,君主对它的祭祀再丰厚,若本身没有敬天爱民,也不会受到上天的庇佑。这一变化说明
A.王权必须借助神权维系统治秩序B.人们对国家治乱原因的认知深化
C.君主权威带有较浓厚的神秘色彩D.儒家民本思想成为治国的新标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周初统治者把商代的"人神之礼"改造为"人际之礼",引入了"德"的理念和规范,形成了天命与德治、天命与民意相结合的辩证统一理论,为"武王伐纣、以周代商"提出了合理的解释。这种变化表明
A.王权必须借助神权维系统治秩序B.统治者对国家兴衰原因认识深化
C.君主权威带有较浓厚的神秘色彩D.儒家民本思想成为治国的新标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