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官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请选取表格中任意一个阶段或者多个阶段,对所涉及的选官制度或者选官制度的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阶段选拔方式或内容
第一阶段王权与族权统一,依血缘的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即“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息情”。
第二阶段“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宗室非有军功,不得为属籍;“斩首为功”、“计首授爵”制。
第三阶段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史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第四阶段中央选派“贤有识鉴”的官员任原籍地的考评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等级,然后向吏部举荐。
第五阶段政府按照不同的科目设立考试,士人可以自由报考,政府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2024-02-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行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商朝、周朝和汉朝选拔官吏的标准。这些标准(       
商朝“三宅三俊”“三宅三俊”的标准,即从行政、民事、执法三方面,要求官吏德才兼备、名副其实
周朝“六德六行”所谓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所谓六行,即孝、友、睦、姻、会、恤
汉朝“四科”“四行”所谓“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决断”。所谓“四行”,即“质朴、敦厚、逊让、节俭”
A.反映出当时的官吏考核体系较为完备B.凸显统治者对官员综合素质的重视
C.表明中央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日益深入D.强化了地方政府对百姓的思想控制
2023-03-02更新 | 29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这三种选官制度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B.都具有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
C.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D.只在贵胄子弟中选拔
22-23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     
时期概况
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
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
2022-08-26更新 | 2238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以上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血缘→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2022-07-05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能创造出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以下中国古代四大选官制度以创造向上流动的机会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世官制   ②察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④科举制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2022-01-20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学者统计,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周王朝共有31人执政,其中世卿之族占了24人;鲁国共有25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22人;晋国共有72人执政,世卿之族占了6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世官制仍有较大影响力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速
C.政局变动助推社会转型D.血缘政治已彻底瓦解
8 . 下列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其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举孝廉,父别居”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9 . 请为下列一组诗文确定一个主题
·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A.选官方式的演变B.诗歌风格的发展
C.“重文轻武”的形成D.宗法观念的瓦解
2022-01-12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代……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直到占据这个爵位或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

材料二


材料三 宋朝时期的科举严防舞弊,坚持选拔人才与“严法、尚法”并行。在“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主张废除明经科,专注于进士科,不再考诗词,改为经义。当时政治需要重权经术的人才,不注重文艺。宋代人才选拔的科举考试相对于唐代更为严格。“糊名”法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主要是为了防止考官存心录取自己门生,结党营私。应试人员必须要以真才实学通过考试。

——《汉代至明清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选官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途径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图二(与图一相比较)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在选拔标准上的进步性。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改革选官制度的措施。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对我们今天人才选拔制度制定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