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九品中正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入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
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
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
2022-05-13更新 | 1137次组卷 | 16卷引用:专题2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1-22高二下·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末年,一些门阀世族左右了乡闾舆论,使察举制滋生出种种腐败现象,黄初元年(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员兼任原籍地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处于本州、郡、县贤才异能之士,供吏部选官参考。据此可知,曹魏时的选官
A.有助于抑制门阀世族势力扩张B.放弃了注重才德的作法
C.改变了察举制封闭推荐的体制D.壮大了地方分裂的力量
3 . 如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据表可知(  )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朝唐朝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A.察举制导致阶层逐步固化
B.九品中正制拒绝寒门弟子
C.选官标准影响着阶层流动
D.科举制度淡化族群的差异
21-22高一上·山东德州·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中正,不精才实……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材料二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到尚书省,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课试,可者为第。

——杜佑《通典》


(1)指出材料一、二描述的选官制度。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选官制度有何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
2022-02-24更新 | 222次组卷 | 5卷引用:单元复习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过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德高望重官员担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
C.削弱了地方官员的特权D.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能力
2022-01-20更新 | 220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三上·广东惠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与《史记》《汉书》相比,魏晋时期的很多史书的人物传记非常繁碎,在一卷之中,父子兄弟祖孙连续叙述,有时多达二十余人。这反映了魏晋时期
A.史学体例的发展B.选官制度的变化
C.人口数量的增长D.民族交融的加强
2022-01-17更新 | 518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2·四川绵阳·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
A.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
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
2022-01-11更新 | 2211次组卷 | 35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注: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此处,宰相泛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特指某一官职。)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材料二   



                            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示意图
(注:图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

——余意峰《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1)运用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观点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借鉴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1-22高一上·安徽合肥·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当时这一政策
A.带有中央集权的倾向B.造成士族专权的局面
C.促进民族交融的发展D.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
10 . 下列诗词与中国古代选官任官制度一一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①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④龙生龙,凤生凤
A.察举制;世袭制;科举制;军功制
B.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世袭制
C.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世袭制;军功制
D.世袭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军功制
2021-10-11更新 | 553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课综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