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2 .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到任湖州后在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宋神宗通过中书门下下令将苏轼逮回京城严加审理。其审理大致流程如图所示。这一史实说明(     

A.重文抑武方针贯彻B.文化控制严密C.中央机构运行有序D.合谏趋向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1次组卷 | 89卷引用: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水排(见如图)。水排以水力为动力,装置皮囊鼓风,“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的使用(     
A.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B.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C.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D.实现了手工业动力的变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接受李斯建议,下令非秦国的史书、非博士官掌管的《诗》《书》等少数著作外,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又因儒生反对秦始皇推行的“分封制”并在多种场合私议朝政,以至秦始皇认为“诸生在咸阳者……或为妖言以乱黔首”坑杀460余名儒生方士,这就是“焚书坑儒”。此举意在(     
A.强化对国家整体框架的掌控力度B.统一文化的现实需要
C.结束百家争鸣的文化自由潮流D.旨在传承优秀文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交流互鉴,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西晋江统《徙戎论》

刘聪(匈奴汉赵政权的皇帝)“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材料二   北魏建立与统一后,吏治混乱、政府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游牧民族的威胁;统治面临危机,为此,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以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均田制租调制,迁都洛阳,讲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兴学校,祭孔子等一系列改革,以巩固统治。

材料三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冯太后、孝文帝改革性质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其民族交融的特点?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及影响。
2023-07-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白居易《赠友》诗:“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卖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该诗反映出当时(     
A.土地兼并不断加剧B.钱荒导致物价上涨
C.赋税货币化的弊端D.政府官员巧取豪夺
2023-05-25更新 | 384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诗句历史现象
A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土地利用率提高
B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赋税征收货币化
C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雇佣劳动普遍化
D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人身控制的减弱
A.AB.BC.CD.D
2022-10-27更新 | 3633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朝]王建《凉州行》(部分):“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养蚕绿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该诗反映了
A.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B.社会治理制度完善
C.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固化D.羁縻政策成效显著
2022-05-14更新 | 665次组卷 | 1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新疆至葱岭以西的南亚、中亚、西亚到欧洲,这一时期从汉地向西域地区传去了铸铁、“穿井”等技术,汉朝的礼乐制度也为西域各国所仰慕,西域各国仿效汉家礼乐制度“治宫室,作檄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西域各地的葡萄和苜蓿从大宛传入中国,特别是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由这条通道从南亚地区传入中国。

——摘编自班固《汉书》卷九六《西域传》等

材料二  隋朝时期,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国王仿效华夏兴办学校,“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则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

——摘编自《北史·高昌传》《旧唐书·吐蕃传》等

材料三  清代初期,清政府对茶马互市十分重视。当时茶马互市基本上沿用明制:“每年榷茶中马,各厅员实掌其事”,政府官员负责“于陕甘易番马”之有关事宜。仅甘肃一地的茶叶就有1364800斤,而当时全国共有茶引28766道,甘肃5茶马司占了全国茶引的近95%。

——魏明孔《历史上西部开发的高潮及经验教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少数民族政权重视学习汉文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茶马互市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