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瞻观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区最西端的印度于利于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这幅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以及该地图的意义。
2023-06-10更新 | 6491次组卷 | 36卷引用:第8讲明至清中期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面对灾荒时,宋代政府常常鼓励富人主动赈粮。《宋会要·食货》载“诏诸道州、府被水潦处,富民能出粟以贷饥民者,以名闻,当酬以爵秩”《宋史·食货志》载:“复以爵赏诱富人相与补助,亦权宜不得已之策也”。这种做法客观上(     
A.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B.拉平了社会贫富分化
C.体现了以民为本理念D.加剧了官员冗杂现象
2023-05-31更新 | 463次组卷 | 7卷引用:第5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清时期,人口持续大规模地向山区流动,带来持续的山地垦殖扩张,各地通过围垦河滩、沼泽、海涂等方式,实现耕地增长。地势低洼的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两利俱全,十倍禾稼”。以上史料可以反映出的信息有(     
A.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B.高产农作物品种引进推广
C.注重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2023-05-31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8讲明至清中期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4 . 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三人大笑而别。“虎溪三笑”典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多样性B.包容性C.凝聚性D.本土性
2023-04-18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预习自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呈现了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的具体情况(部分),由此表可知唐朝(     
时期民族/地区方式具体情况
唐太宗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粟末靺羯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B.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具有灵活性
C.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D.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
2023-04-18更新 | 388次组卷 | 37卷引用: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6 .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2023-04-12更新 | 330次组卷 | 126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思想趋同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2023-03-24更新 | 618次组卷 | 72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下图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情况(       
A.表明明朝官僚机构的膨胀B.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C.说明内阁的辅助作用不大D.促进了官僚制度的年轻化
2023-03-15更新 | 38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2-23高二下·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茶叶及茶文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该时期茶叶传播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而非商品贸易活动。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茶叶这一消费品的外输,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无论是寺院僧侣间的交流,官方的赏赐赠与,还是民间的互动,处处都流淌着浓厚的友情。

唐代,中国处于世界文化的中心,有着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周边的部族和国家都在主动而心悦诚服地汲取唐文华的营养,“在中国历史上,文化之花最为盛开、最为灿烂夺目的唐代文化,犹如高处向低处流淌的水流,流向周围各个国家。”。

——摘自刘礼堂宋石磊《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考》


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
2023-03-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精品学案)-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23-02-23更新 | 362次组卷 | 43卷引用: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