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晚明时期的役银征收,江南地区“全以田粮起派,而但以丁银助之”,江北地区“惟论丁起差,间有以田粮协带者”。造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B.文化传统C.政治制度D.田亩产量
2024-04-25更新 | 111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康熙年间,政府对于一些地区的新垦荒地起科年限放宽至六年,甚至十年,在有些地区还发放稻种、工具,允许开垦地为开垦者占有,以鼓励民众开垦荒地。这些举措(       
A.得益于农业技术进步B.破坏了土地国有原则
C.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D.扩大了清朝统治疆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隋文帝时期,吏部尚书卢恺与侍郎薛道衡、陆彦师在官员选举时,不顾已经“罢门资之制”的传统,坚持辨别被推荐人的寒庶清浊,引起强烈不满,最终被罢了官。这反映出(       
A.科举制的推行卓有成效B.门阀势力最终消亡
C.改革选官制度成为共识D.庶族地主地位上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表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部分路辖城市商税额 单位:贯

城市

商税额

淮南东路

首府扬州(今扬州)

41 000

楚州(运河入淮河处,今淮安)

67 800

荆湖北路

首府江陵(今荆州)

8 000

岳州(今岳阳)

25 000

夔州路

首府夔州(今重庆)

21 000

恭州(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今重庆)

31 000

广南西路

首府桂州(今桂林)

6 600

琼州(今海口)

19 000

据表可知,当时(       
A.交通条件影响商业发展B.首府失去经济中心地位
C.南方商品经济普遍发达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屈原在《离骚》中批评夏后、羿、浇、桀、纣等统治者荒淫无道、不修德行、赞扬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德行高迈,因此受到上天的帮助。屈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反映出战国后期(       
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B.楚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C.德行成为评判人物的唯一标准D.文化交融的趋势增强
6 . 清人焦循指出:“紫阳(朱熹)之学,所以教天下之君子;阳明之学,所以教天下之小人。”这里的“君子”“小人”的主要差别在于(       
A.社会身份B.私人财富C.个人品德D.家族声望
2024-01-29更新 | 362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汉、唐统治者依据现实需要适时调整统治政策,下图是汉朝和唐朝所实行的两种经济政策的示意图,两者都(     

A.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方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元杂剧中部分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反映了(     
剧名女性形象
《墙头马上》李千金身为大家闺秀,却与墙头一见倾心的裴少俊月夜私会。
《西厢记》崔莺莺本与表兄郑恒有婚约,但在寺中遇到情投意合的张生时,她没有顾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弃郑嫁张。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赵盼儿为解救失足落入火坑的好姐妹宋引章,勇敢地智斗贪财好色的周舍。
A.市井娱乐的需求B.社会矛盾的激化
C.舞台艺术的成熟D.女性地位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中国北方与南方历代人才比重变化趋势图。该趋势(     

A.体现了南方文化知识普及程度高B.反映了文化轴心与政治中心趋同
C.表明人才比重失衡贯穿始终D.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10 . 古代和近代新安商人是活跃在中国经济、政治舞台上的一个群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衣冠南渡”的现象,在这些南渡之人中,就有一部分人定居在距离中原比较近的新安(新安江的源头)。他们心里憋着一股子东山再起的劲头儿,但是面对的却是“山九田一,丰亦不足食”的现实。新安人虽然没有发达的陆路交通条件,但大自然给了他们便利的水路,特别是新安江,直接可以通达杭州,再通过杭州与大运河相连。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形成商帮集团。

—摘编自[日]藤井宏《新安商人的研究》

材料二   明嘉靖(1522—1566年)至清末民初,新安商人渐趋衰落。一代代新安商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了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新安商人达到了鼎盛时期,‘无新安人不成商’这种说法,开始叫遍天下”。

——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历史上出现大规模“衣冠南渡”的两个重要时期,说明东晋时期“新安商人”被迫经商、“活动”频繁的因素,并写出“新安商人”后来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明代“新安商人”形成实力雄厚商人群体的客观条件,及其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