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人物。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
2 .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应交流互鉴,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活字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材料二   明末,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传教士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与此同时,他们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主要活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文化交流带给你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的中国,按自然地理学的概念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东南季风区,二是西北干旱区,三是青藏高原,从这个角度看,把三个板块合起来叫“大一统”。不同自然生态的地方必然有不同的治理方式,“一国多制”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经验。汉民族有丰富的治理农业发达区的经验。清朝又延续了从辽金一直到元多个游牧民族的治理经验,并将其带入了中原地带,为三大自然地理板块合一、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曹锦清《中国郡县版图: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1864年,英国支持的浩罕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占据了伊犁。1875年,左宗棠受命督办西北军务,他严选入疆部队,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式和美式枪炮,还命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军仿制和改造了一批先进武器。前敌总指挥刘锦棠执行先阿后俄、缓进急战、剿抚兼施的收复策略,仅一年半就消灭了阿古柏政权。英媒称“显然中国将不顾一切地坚持其主张”。俄国军事家认为“中国的实力难以估测”。1881年,经过一年艰苦谈判,清政府收回了伊犁。

——摘编自李芳《清军在新疆军事胜利与〈伊犁条约〉的签订》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三大自然地理板块走向“大一统”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军取得军事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大一统国家治理方面的跨越性发展。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政权此起彼伏,政治动荡。不过在政局的不稳定性中却也孕育着新的可能,各政权一波一波的“汉化”,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最终在北朝孕育出强大的王权,孕育出军功贵族官僚的统治,并由此带动了专制官僚秩序的全面复兴。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元代之种族等级,即蒙古人居首,色目人次之,汉人又次之,而南人为最劣。各级官署之长官, 皆专于蒙古人,其次为色目人,而汉人、南人不与也。……这种利用民族差别进行统治的后果之一就是造成了民族大迁徙、大杂居的局面。边远之地如云南广海,有所谓的“蒙古军”、“契丹军”、“畏兀儿军”、“回回军”等,东北辽阳境内则有回回、畏兀儿、钦察、阿速、斡罗思、唐兀、乃蛮、吉儿乞思等西疆各族人口。即使在漠北高原也有大量各族军队、商人、工匠涌入,一些驻军“初至犹以射猎为俗,后婚嫁耕植,比于土著”。

——摘编自胡小鹏《试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汉化”的表现,指出从五胡十六国到隋唐时期“专制官僚秩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述元朝的民族关系。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桐·浦·富·兴”教研联盟高一下学期6月学考模拟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继位后,在他的坚持与倡导下,边疆治理消极无为的思想开始向积极有为的治理思想转化,具体表现就是“王者无外”思想的回归。“王者无外”强调“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王者的终极目标是大一统,而不是区分夷夏。在“王者无外”的思想指导下,西汉边疆治理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高潮,边疆地区的郡县化加快以及属国管理机构的设置,均反映了汉王朝对边疆经营战略意义的新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构成也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卜宪群、袁宝龙《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汉、唐中原王朝从北部边疆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时期边疆形势的需要,适时调整政策,采取政治、军事与经济、文化政策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治理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理效果,推动了北部边疆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王者无外”思想回归的原因,指出西汉边疆治理的措施。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唐边疆治理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很多王国即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
2023-10-27更新 | 226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2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大一统”思想虽然形成于先秦时期,但具体付诸实施则是秦汉时期,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实践的对象首先选择了改变与匈奴的关系……可以说,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不仅奠定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形成的基础,也积极推动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摘编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简述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汉武帝时期在“改变与匈奴关系”方面的实践活动,并简述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
2023-09-28更新 | 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1
9 . 《满江红》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播,小明同学对这首词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这首词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辽对抗时期B.南宋与金并立时期C.宋夏和议时期D.北宋与金并立时期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的“胡虏”“匈奴”等民族当指
A.匈奴B.突厥C.契丹D.女真
(3)长期以来,《满江红》被视为岳飞的代表作。简要分析它对研究岳飞有何史料价值?

在进一步研读该词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学术界对于《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作存在争议,出现了“证伪”和“证实”两派。以下是他收集到的一-些材

证伪派证实派
该词不见于岳珂《金陀粹编》,亦不见于宋元记载题跋,明中叶始出,出处存疑。(附岳珂为岳飞之孙,《金陀粹编》悉其收集整理祖父生平之资料)岳飞词墨未必尽为岳珂所辑,且宋元书在流传过程中存在散佚的问题......未被岳珂收录的作品至少有两首有比较坚实的证据可以证明是岳飞所作,那么对于其他作品的怀疑也应当审慎
岳飞伐金路线方向是东北,而贺兰山在西北,当时属西夏,若以实指其地论,则明显乖背;.....而明朝与鞑靼作战,战场在贺兰山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应当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参看,贺兰山”“匈奴均是外敌雄关的代称,本不是实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对岳飞本人生涯总结,似后人追摹语气,不应出自本人之手,且《满江红》与《小重山》风格相差甚远。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正是岳飞一生抗金的真实写照。至于和《小重山》风格不同,那是因为岳飞是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心态下写的,十分正常

——以上材料摘编自近代学者余嘉锡、夏承焘、邓广铭等人著作

(4)归纳“证伪”“证实”两派是从哪些视角对《满江红》词作者展开考辩的?
(5)通过对《满江红》词作者真伪的考辩,对探究历史问题有何启示?
2023-07-26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
10 . 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的第七章部分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节次(节选)标题子目(节选)
第二节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一、岑寂后的复兴
二、两宋理学
第四节文人天地一、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宋词
二、品味高雅的宋画
第六节科技之光一、社会温床
二、绚烂之花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目录中的“标题”,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谁?在“文人天地”的“宋词”或“宋画”中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两个具有不同风格的派别。
(3)“科技之光”的具体成就有哪些?对后世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