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家的职能是国家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封建国家的统治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劳动人口的编制;二是施行平籴、和买等调剂社会经济的政策,但主要是对人民进行剥削,赋税、专卖和货币都是重要的剥削手段;三是组织军队用于保卫统治集团和统治阶级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四是树立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体系;五是监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根据材料,选取中国古代任一朝代,围绕“国家统治职能”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包含所选朝代,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其特定含义,系指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古代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近两千年的向前发展,至明代后期已经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这些新因素在性质上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封建社会而与未来的近代社会相同。它们首先出现在经济领域,然后引起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政治关系、思想意识、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发生相应变化,传统古代封建社会已经发生局部结构性变换。新生的先进社会因素代表了社会的未来,显示了社会的新走向,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摘编自张显清《晚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赞成、质疑、修改等皆可,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1-26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近年来学术界将这现象称为“大航海时代”。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依据金九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等绘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大航海时代”,拟一历史观点,并加以说明。(选取两个及以上信息,中外关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所著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他认为,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及沿线区域)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与灾难下表为该书的部分目录:

第一章:丝绸之路的诞生第十一章:黄金之路
第二章:信仰之路第十二章:白银之路
第三章:基督之路第十三章:西欧之路
第四章:变革之路第十四章:帝国之路
第五章:和睦之路第十五章:危机之路
第六章:皮毛之路第十六章:战争之路
第七章:奴隶之路第十七章:黑金之路
第八章:天堂之路第十八章:妥协之路
第九章:铁蹄之路第十九章:小麦之路
第十章:重生之路第二十章:纳粹之路
从材料中至少提取两个相互关联的信息,运用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以“丝绸之路是一部        史”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完整,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下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部分日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目录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统一多民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与民族交融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10课辽夏金光的统治
第四早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定与面临的挑战

综合分析如上图信息,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发展趋势的角度拟定一个主题,并任选一个时期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安城在唐朝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遥想当年,文人们喜欢到胡人经营的酒楼吟诗作画,畅饮西域的美酒。李白曾经以这样的诗句描绘西市中的胡人酒家:“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在唐帝国鼎盛时期,这些国家的使臣每年都会带着礼物来到长安,那些珍奇异兽让一路上的人们大饱眼福。那时的长安,流动着不同种族的人群…在名为西市的地方,处处可见西域的妩媚风情。一

——摘编自《新丝绸之路》解说词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唐朝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任职地

事迹

刘陵安成
(今属江西)
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
法雄南郡
(今属湖北)
(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刘平全椒
(今属安徽)
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童恢不其
(今属山东)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

——据《后汉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6-09更新 | 9999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康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练习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概念的历史演进

“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二里头文化所处的洛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就是最早的“中国”。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摘编自韩愈《原道》

金人进据中原之后,即沿袭汉族儒士这种“中原政权即是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占据中原就是“中国”。金人争正统,并不是为了将同时存在的几个政权排除在“中国”之外,不过是为金朝争得一定的政治地位,以便得到各个政权的承认。

——摘编自赵永春《试论金人的“中国观”》

贵国(英国)所愿者通商,中国所愿者收税。

——摘编自1842年与英方谈判的清朝全权大臣伊里布《致英帅书》

中国之名,别于四裔而为言。印度亦称摩伽陀为中国,日本亦称山阴为中国,此本非汉土所独有者。

——摘编自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稿》

阅读材料,就你对“中国”的认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9 . 植物的利用与交流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中国是茶叶的故乡,3000年前就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2魏晋南北朝,南方兴起茶叶种植和加工基地,江南兴起尚茶风习。
3隋唐时期,南方饮茶之风北传,塞外少数民族也逐渐嗜茶,北方茶叶市场逐渐形成。
4两宋时期,具有南北互补性的“茶马互市”发展,在西南地区形成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即“茶马古道”。
5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地区和数量扩大,出口量提高。1560年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将饮茶习惯带回欧洲。1641年荷兰医学专家迪克斯从医学角度肯定茶叶的药用价值。
61689年俄国与清帝国正式确立外交关系,“茶叶之路”成为一条连接中俄的商路。
7185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将中国制茶工人以及茶苗秘密运到印度,并大面积种植,此后,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红茶出口第一大国。
81903年英国茶叶市场,中国茶叶只占10%,印度茶叶升到59%,逐渐摆脱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9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公司法》,迎来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小高潮。
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提炼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史实正确)
10 . 阅读史学著作的目录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著作的主要内容,梳理著作的基本结构和线索。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第二章秦代事迹:始皇治法;始皇拓土;秦之失政;二世之立;

第三章秦汉兴亡:陈涉首事;刘项亡秦;诸侯相王;楚汉兴亡;

第四章汉初事迹:高祖初政;高祖翦除功臣;高祖和匈奴;汉初功臣外戚相诛;汉初休养生息之治;封建制度变迁

第五章汉中叶事迹:汉代社会情形;儒术之兴;武帝事四夷(一至七);论武帝用兵得失;武帝求神仙;武帝刻剥之政;巫蛊之祸;昭宣时政治情形;昭宣元成时兵事(一至四)

——吕思勉《秦汉史》目录节选

(注:“昭宣元成”分别指代汉武帝之后的四任君主,即: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


材料目录共五章,每章包含若干小节。请在阅读该目录后,选取其中一或多个章、节,结合所学知识,对秦汉历史的发展进行简要评述。(列出所选章节;评述历史要求史论结合、叙述完整、评价合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