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袁行霈教授认为: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处在相对集中的较小范围,一旦遭到外族入侵或自然灾害,就难以恢复;而中华文明所在范围和回旋余地很大,便于吸纳与整合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也不致因地区性的自然灾害而全体毁灭。这一观点旨在(       
A.从文化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包容性B.从地理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C.从文化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先进性D.从地理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本土性
昨日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西汉《蛮夷律》的部分条文。这些条文旨在(       
每户“蛮夷”仅按二人缴纳赋税(汉人按每户纳税人数缴纳赋税)
不让蛮夷人戍边,有罪当戍边的,令在当地戍守
蛮夷人以户数受田,平田,每户一顷半;山田,每户二顷半。阪险不可狠(垦)者,勿以为。
A.消除民族矛盾B.发展边疆经济
C.稳定边疆统治D.推广汉族文化
3 . 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由庄园主雇佣佃户垦殖的庄园农业,由流民领袖率领流民或部曲主人统领部曲从事的流民部曲农业,由背井离乡、彼此有亲缘或地缘关系的流民在人迹罕至、且能耕种之处从事的桃花源农业,由国家组织兵员对国有土地进行的军垦农业。这一局面的出现(       
A.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动摇了门阀政治的基础D.实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4 . 如表为二里头文化礼器系统与诸区域礼制文化因素的对应关系(部分)。据此可知,中国早期礼乐文化(     
二里头文化礼器原型器物所在区域文化象征权力类型
青铜鼎、爵、卜骨王湾三期文化、二里头文化政治权力、祭祀权力
青铜铃、绿松石龙形器石峁文化祭祀权力
玉琮、玉璧、玉钺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石峁文化祭祀权力、军事权力
A.维护专制王权B.形成完备体系C.呈现统合趋势D.促进华夏认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汉代,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就开始对朝鲜半岛产生影响。到了唐帝国时期,已经在东亚和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势力范围,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法系。到过中国的西方人,也都盛赞中国文明的优美与进步。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国王治国至公平,境内不见有人为恶,城中安宁,夜不闭户,房屋及层楼满陈宝贵商货于其中,而不虞其有失。”16世纪后半叶,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访开启了“中学西传”的进程,把作为中国文明本体的儒家学说传播到西方世界,在大革命前夜的欧洲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公丕祥《19世纪之前的中外法律交往》

材料二   按照威斯特伐利亚模式,在各个主权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是,在英、法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之间却不存在平等关系,而是隶属关系,宗主国的最高法院往往是殖民地法院的最高上诉法院。在公法领域,作为西方法治主要原则的人权和宪政从来没有真正移植到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中,在殖民地根本谈不上平等权、普选权。在私法领域,打开贸易壁垒是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殖民地的法律制度几乎都采取属人主义原则,即对殖民地占领当局实行宗主国的法律,而对殖民地的人民则实行殖民地法或者当地的习惯法、宗教法。

——摘编自朱景文《西方法治模式和中国法治道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原因。
(2)据材料二、依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简评西方国家在殖民地的法治行为。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的法律文化外传过程有何显著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继公元640年唐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之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去吐蕃,宁国公主、崇徽公主嫁去回纥,另外,唐王朝与奚、契丹等少数民族也实行了和亲。唐朝此举(     
A.说明国家实力尚弱B.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C.意在稳定民族关系D.标志羁縻政策终结
7 .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朝中大臣开展了一场关于科举录取的争论。据下表可知,这一争论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代表人物主张
司马光
(今山西省夏县人)
“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请贡院逐路取人”
欧阳修
(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
A.经济重心南移B.南宋取士完善C.南北人才均势D.北方经济占优
2024-06-0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8 . 儒学经典《春秋》对吴楚之君,只称“子”,齐晋只称“侯”,宋虽弱小,却称“公”。践土之盟,明明是晋文公把周天子叫来,《春秋》却说是“天王狩于河阳”。这表明当时儒家(     
A.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主张维护周代的礼乐秩序
C.赞同宋国国君的治国理念D.支持周天子参加诸侯会盟
2024-06-08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宋朝下诏改天下诸路提点刑狱为劝农司副使兼提点刑狱公事,不久,又“诏知开封、河南、应天府自今并兼畿内劝农使”,从此,宋代各级地方长官均兼一地之劝农使逐渐形成制度。这些做法的目的是(       
A.保障京畿粮食供给B.分散地方权力
C.加强地方司法监督D.推动农业发展
2024-06-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明上河图》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版本分别为宋张择端卷、明仇英(款)卷和清宫廷画家陈枚等人的合绘卷。这三个版本(     

图1 宋本《清明上河图》局部图2明本《清明上河图》局部图3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A.体现了国家大一统的社会风貌B.体现中国绘画技术世界领先
C.反映了古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都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024-06-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考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