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开始出现。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社会贫富分化已出现证据的是(     
A.龙山文化出土了薄如蛋壳的黑陶
B.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米
C.仰韶文化姜寨遗址出土了黄铜片等金属物
D.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随葬品的数量多寡悬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仰望星空,观象授时,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一件大事。考古材料证明,距今约4700年的陶寺古观象台,由十三根夯土柱组成,形成了十二条宽窄不一的观测缝,第二条对应冬至,第七条对应春秋分,第十二条对应夏至。这可以用于研究(       
A.早期国家的初步形成B.黄河流域的领先地位
C.农耕文明的多元一体D.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山西临汾的陶寺古城遗址总面积约有280万平方米,城址中发现有大型宫殿建筑、以观象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的礼仪建筑、大型墓葬、手工业作坊、大型仓储和下层贵族居住区等。这反映出该遗址(     
A.具有了初步的国家形态B.处于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
C.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代表黄河流域文明最高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考古发现,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瑶山11号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和纺织器具。这些文物无论从种类上还是品级上都堪称良渚文化女性墓之最。由此可知,当时(     
A.养蚕缫丝技术领先B.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D.女性贵族掌握权力
5 . 正是基于良渚遗址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等同时代遗址所反映的文明成就、社会发展状况、区域间的文化互动,考古学家得以确定中华文明形成于5000多年前。这主要说明我国(     
A.有文字的历史超过5000年B.远古文明呈现出中外交融性
C.早期国家的形成比较久远D.考古成果利于提升文明认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距今七八千年前,在今河南境内,裴李岗文化几乎继承了贾湖文化全部的器类组合,具体器形则有一定的改造,贾湖文化无疑是裴李岗文化的直系源头。裴李岗文化的三足钵不见于贾湖文化,应该来源于磁山文化,篦点纹、篦划纹与北方的之字纹筒形罐文化系统有关。上述材料强调的是(     
A.天下共主局面的雏形B.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
C.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圈D.中华文明的多元并存
2023-10-03更新 | 29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陶器精致,白彩内涵丰富;长江中游的高庙文化,陶器刻画图像繁缛复杂,表现天极宇宙观的主题;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温润,出现对昆虫羽化蜕变之力的崇拜。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     
A.贸易往来促进文化交流B.早期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C.地区间相互隔绝的状态D.自然崇拜是文明的主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说:“迄今为止最早的陶器,最早的栽培稻,最早的古城,最早的独木舟,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最早的水井,都是长江流域史前先民的发明创造”。这可用于说明(     
A.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区域B.中华文明成果领先于世界
C.先秦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D.考古发掘是重要研究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该水利系统由自然山体的多段坝体组成,需要长时段的建设施工。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
A.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已经出现B.精耕细作农耕技术初显
C.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
10 . 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主要模式表现为“融汇”和“辐射”的双重格局。中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周边众多邦国的包围之中,如同在花瓣的中心,能够博采周围各个区域的文化成就而加以融合发展。由此可知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为(     
A.多元一体B.多元并存C.众星拱月D.民族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