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西周春秋时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战国以后形成“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庶人可以通过工商致富,富贵不再合一。这种局面(     
A.导致士阶层丧失政治优势B.使得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C.有利于构建中央集权体制D.使工商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024-03-21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安徽专用)
2 . 春秋战国时期,建立在宗族体制上的贵族军队不断分裂瓦解。诸侯国纷纷推行地方征兵制度,每一名到法定服兵役年龄的男子,都要为国家服兵役一年或两年。这表明当时(     
A.宗法制度瓦解B.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C.赋税徭役繁重D.奖励耕战普通推行
3 .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师傅卿相”者有“子夏为魏文侯师,子贡为齐、鲁聘吴、越,盖卿也,而宰予亦仕齐为卿。”仅三人。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度尚未瓦解B.官僚政治制度已产生
C.孔子教育成就斐然D.儒学不适应时世需要
2024-02-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儒家罕言天命,“不语怪力乱神”,结果孔子厄于陈、蔡国,孟子困于齐、梁国;司马迁也认为他们的做法是“持方枘(ruì)欲纳圆凿(意为方形榫头与圆形榫眼)”。材料意在说明儒家学说(     
A.引领时代,走在时代的前列B.端于理想,脱离了社会实际
C.继承发展,终成为主流思想D.前后矛盾,强调“德主刑辅”
2024-02-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孔子认为,如果为政者能够爱惜民力,自觉做到“使民以时”“择可劳而劳之”,必不会招致百姓的怨恨。这表明孔子(       
A.强调等级礼制B.倡导仁政主张
C.具有民本思想D.注重德化教育
2024-02-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翻开历史长卷,从战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北魏时期“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英阜”,以及唐宋“洛阳家家学胡乐”“万里羌人尽汉歌”。这些现象的出现(     
A.大大拓宽了华夏文明的空间维度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表明民族交融加速音乐艺术发展D.折射出社会激烈动荡的格局
2024-01-3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猗顿,原籍鲁国,年轻时“耕则常饥,桑则常寒”。后迁居山西经营畜牧业和制盐业,并贩盐至周边地区,最后富比王侯。这表明,当时(     
A.“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B.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冲击
C.民间商人政治地位提高D.封建等级制度趋于瓦解
8 . 史载晋国富商巨贾“以末富之,以本守之”,用经商所得财富“收田宅牛马”,土地买卖市场初具雏形。上述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B.私有土地已出现
C.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D.分封制彻底崩溃
2024-01-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和民族走什么样的道路,对其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走势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方面,中西方文明起源不同,但文明是平等的,在交流互鉴中融合发展始终是历史常态。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各自的社会基础和地缘优势,同样源远流长、影响至深。另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始终是一个客观现象,文明之间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随着现代化的诞生,人类逐步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方孕育的资本主义文明相比,表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截然不同,其特定内涵与精神实质是资本主义文明所不可能具备的。

——摘编自杨增《《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观察下图,据图中变化信息推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遭破坏B.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C.诸侯国修筑长城防范匈奴D.国家组织能力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