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
2021-09-12更新 | 5678次组卷 | 7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天津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论语·子罕》有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反映了孔子
A.具有尊卑等级的观念B.拥有博爱节俭的美德
C.秉持不偏不倚的态度D.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
2021-12-09更新 | 3326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时代见于记载的有“隐民”、“私属徒”、“宾萌”和“族属”之类的称呼。其中“隐民”和“私属徒”是隐匿托庇于贵族豪宗之家的荫庇户,即依附农民。“宾萌”指外来依附农民,与后来的隶农类似。上述称呼的依附户虽然还要经受超经济的剥削,但有权支配部分收获物。材料反映出
A.小农经济已经形成B.封建土地私有制度正式确立
C.赋税制度发生变化D.封建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2021-06-04更新 | 2334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宣公十一年冬季,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灭陈置“县”,将陈国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但此举遭到了楚大夫申叔时从道德层面的批判,楚大夫申叔时劝楚庄王尊周礼,于是楚庄王“乃复封陈”,中止了陈县的设立。据此可知,该时期
A.楚庄王推行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
B.周礼有效规范了诸侯国间的关系
C.县制成为诸侯国扩张的主要形式
D.分封制维系的统治格局遭到破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先秦法家普遍认为应该依法治国,以法为教,同时又认为通行全国,百姓家喻户晓的法令应由统治者一人制定,监督法令执行的官吏也由统治者一人管理。这表明当时法家的法治思想
A.实质仍是为人治服务B.与现实政治相脱钩
C.巩固了君主专制体制。D.基础是人性自私论
6 . 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重法爱民而霸”;韩非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据此可知,二者都
A.遵循传统礼乐制度B.旨在提倡民本思想
C.主张明君治理国家D.反对贵族徇私枉法
2022-01-01更新 | 589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021·广东·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春秋时期的军队规模不大,很少进行大规模的动员,战争时间也比较短。战国时期的战争动辄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参与,需要举国动员,战争往往持续数年。出现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军事技术的革新B.诸侯国加强了集权
C.法家地位的巩固D.铁犁牛耕得到普及
8 . 在古汉语中,“封”表示的是人工堆筑的土堆。在西周金文中,“封”的含义是沿着道路设置,用以表示其地域之归属的土堆。在秦国木牍中,“封”则表示置立于田畔或阡道上,用以标志田地归属的土堆。“封”字含义的演变(     
A.源于铁犁牛耕的出现B.推动了宗法制的瓦解
C.说明小农经济的形成D.标志书写工具的变化
9 . 据文献记载,楚地崇拜火神,西周王宛一带崇拜农神;楚地方言称哺乳为“谷”,将老虎叫作“於菟”。春秋战国时期,不少北方的名士将楚人讥嘲为“南蛮鴃舌(讲话像鸟叫般难懂)之人”。这反映出
A.中原文化对周边的渗透加强B.南北文化存在较大差异
C.分封制导致地区间交往停滞D.华夏文明的多元一体性
2021-11-12更新 | 92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齐民要术》中有多处关于汉代犁耕的记述,关中地区以轻便无床的耧犁为典型,作条、下种、覆土一次完成,一牛一人,日种一顷;而同期辽东地区的“辽东犁”,属大型有床铧犁,“耕者且深,耨者熟耘”,“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两地的经济交流少B.两地的自然差异大
C.两地经济类型不同D.犁耕技术推广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