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复原图 春秋牛尊(山西浑源出土)

材料二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材料三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四   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依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3)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选取任意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四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
2 . 下表是中国古代部分文献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书籍

记载

《管子·霸言》

“夫强之国,必先争谋”

《孟子》

“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战国策》

“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

A.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B.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C.社会阶层流动渐趋固化D.思想繁荣导致学术下移
3 . 下表所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当时(     

记载

出处

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左传》

商人“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

《管子·小匡》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纭、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荀子·王制》


A.统一市场逐渐形成B.跨区域贸易较为活跃
C.抑商政策遭到摒弃D.区域分工与合作紧密,
2022-11-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国家改革变法的概况。据此表可知,该时期(     
国家(改革者)部分内容
魏国(李悝)颁行《法经》,严厉惩罚侵犯私有权、反抗君主统治的行为
楚国(吴起)封君子孙传三世者即收其爵禄,优待为国报效的“战斗之士”
韩国(申不害)加强对臣下的控制,实行以“术”为核心内容的君主集权统治
秦国(商鞅)奖励军功,严禁私斗;废井田,开阡陌;普遍推行县制等
A.社会转型成为时代潮流B.专制集权成为社会共识
C.土地制度成为变革核心D.诸侯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铸造情况。这一变化
时间货币铸造地点
春秋时期晋国和东周王畿所在的“三河”之地
战国中期三河地区原生区域基础上,向东延伸到滨海的故齐境内,向南达江淮间的荆楚,向北更达燕赵长城以南
A.反映了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B.体现货币走向统一的趋势
C.促进了赋役制度的日益完善D.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6 . 下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凿的主要水利工程。据此可知
名称时期开凿时间主持国家
邗沟春秋公元前486年吴国
西门豹渠战国公元前421年魏国
鸿沟战国公元前360年魏国
都江堰战国约公元前256年秦国
郑国渠战国公元前246年秦国

A.秦魏在兴修水利工程上竞争激烈B.兴修水利工程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C.当时各国日益重视兴修水利工程D.这时期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升
7 . 下表为部分先秦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张反映出
人物主张
孔子将粮食看成社会财富最重要的部分。
老子只有原始的采集、渔猎和农业才是本业。
墨子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
商鞅农、战是国家兴盛的根本。

A.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B.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
C.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D.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