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子贡问政,(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商鞅则强调“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据此可知当时
A.儒法两家相互借鉴融合B.粮食安全得到一定重视
C.抑商思想成为时代主流D.社会变迁强化重农意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770年,也就是西周灭亡的次年,周平王在东都洛邑即位,此后进入东周。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梁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是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为重建社会秩序”,儒家、法家提出的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以下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B.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C.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D.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思想实绾合已往政治、历史、宗教各方面而成,实切合于将来中国抟成一和平的大一统的国家,以延绵其悠久的文化之国民性。孔子思想亦即从此种国民性中所涵育蕴隆而出也……孔子周游,其抱负并不在为某一国、某一家,孔子实已超出当时狭义的国家与民族观念之上,而贡献其理想于当时之所谓“天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司马迁……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前99年,司马迁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触怒汉武帝,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史记》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作用;请从家国情怀的视角指出孔子所具有的品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史记》的史学地位和价值。
2020-11-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射和御”是教学中必学的习武科目。《礼记》要求射箭者步伐的进退,身体的左旋右转,一定要合乎礼的规定,射箭时态度要端正,身体要挺直。孔子要求学生驾车时:上车时要正立抓牢扶手;在车中,不东张西望,不多说话,不指指点点。这些表明,当时
A.职业礼仪和操行教育是教学重要内容
B.诸侯争霸导致各地教学内容出现变革
C.社会转型促进了私塾教育的快速发展
D.各诸侯国都高度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此语出自《道德经》,老子以为,圣贤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下列与此最相似的主张是
A.“民贵君轻”B.“民惟邦本”
C.“敬天保民”D.“无为而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有着“守孝三年”的风俗。这是因为在孩子自出生直到三岁这个期间是父母十分辛苦的时期,因此父母离世之后,子女要守孝三年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想。据此判断・主张这一思想的应是
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下列有关道家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B.提倡节俭,主张“兼爱”
C.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材料体现了老子
A.“无为而治”的思想B.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隆礼重法”的思想D.朴素的唯物史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老子看来,人作为“四大”之一应
A.遵循天人和谐B.凌驾于自然之上C.积极征服自然D.制天命而用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