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战国时期的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则主张顺应民时、轻徭薄赋。思想领域的这种演变(     
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体现了思想家理想化的社会诉求
C.得益于儒道两家的融合D.集中体现了下层平民的内在要求
2023-10-14更新 | 468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历代民生主张

孔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制(保护)民之产”“取于民有制(节制)”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柳宗元“吏为民役”
康有为“去人之私产”“凡农工商之业,比归于公”“凡百举动皆有机器”
孙中山“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依靠群众,对人民负责,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
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体现毛泽东和邓小平民生思想的实践活动,并归纳影响民生观的因素。
2022-03-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大直若屈,大巧若批,大辩若讷,大智若愚。”以上出自(     
A.《论语》B.《道德经》C.《墨子》D.《韩非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子认为执政者应当以宽广的胸怀虚心听取民众的意见,赞美之词听得进去,批评也应乐意接受。老子大加赞赏水的无为又无不为,至柔又不可战胜的品格,告诫统治者要想有所建树就要学习水的品德,利于民而不争,讲仁德,讲诚信,讲善政,使民有时,与民为善。老子对统治者恃强凌弱,对百姓横征暴敛,肆意妄为的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认为繁重的税赋,执政者的“有为”是百姓贫困、国家难以治理的根源。

——摘译自老 子《道德经》

材料二



雕塑《哀悼基督》(149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概括材料二所蕴含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与老子民本思想的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纵观我国历史,以民为本的民生思想源远流长,古今相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

材料二   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涵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由人民当家作主,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人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民生思想的内容,并列举先秦道家和墨家与民生相关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先秦传统民生思想相比有何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1-10-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孔子强调的是
A.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B.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
C.统治者应多管齐下,恩威并施D.用社会规范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
2021-09-12更新 | 5694次组卷 | 7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西周殁西周以前的时代,他一生都在为重建西周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而努力。他认为如果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和美德能够恢复,那么西周这样的理想社会就能重建。在孔子所设想的社会中,A与A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关系,比法律更为重要。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对己坦率,与人仁爱,这就是一个好的社会。作为理想社会的统治者,光有粮食和军队是不够的——成功的统治者必须还要树立某种道德楷模供臣民模仿。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理想国》一书包含了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看法。首先,他相信人类只有在城邦内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柏拉图相信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欲望和激情。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在柏拉图的理想社会中有着对应的阶级:军人代表着激情的部分;人数最多的“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着欲望的部分;而理性部分则更多地表现在“护卫者”(统治阶级)身上。如同在一个和谐的个体中那样,在一个和谐的城邦中,所有组成部分必须一起起作用,但理性部分必须控制其他两个部分。“护卫者”应由一个“哲学王”来领导,因为他们“具有知识”,接受过专门训练,经历过特殊社会生活。

——-摘鳊自(美)沃尔夫《夫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观念产生的背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秩序是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它源自于一位古代哲学家的教诲,后人称其为“ 孔夫子”或“ 孔子” 。孔子倡导一个等级制社会,认为一个人的首要义务是“ 恪守本分”, 激励人们走治国平天下的道路。孔子与神论宗教的先知不同,绝口不谈人类如何获得个人救赎,而是主张通过个人修养获得国家的救赎,肯定的是一种社会规则。孔子思想着眼于现世, 而不是来世的救赎。

——摘编自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发生,资本主义全球性扩张,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新经济观念,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及义利观形成撞击。近代儒商认识到,随着主权的丧失,国家的灭亡,最大的义不是恪守封建伦理道德,而在于通过发展工商实业,为救亡图存,富国利民尽力。张謇创办大生企业时,曾对挚友刘厚生说过,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 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

——摘编自李绮《论近代儒商思想的嬗变与影响》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 12 个词明确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当前形势下,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指引中国前行的思想力量,是儒家价值体系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张瑜《儒家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秩序的内容;并结合所学指出儒家秩序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儒商义利观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2021-02-2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020-11-10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