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先秦时期有“削木为鐻”(鐻,支撑钟的木制结构)的故事,描述了匠人从“斋以静心”到选材再到完成的制鐻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达到去功利、去智巧、去我的地步,然后才能入山林、观天性,“鐻成,见者惊犹鬼神”。该故事(     
A.反映了佛家的心外无物B.映射了尊法敬天的社会理念
C.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D.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2 . 战国时期,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孟子提倡“仁政”,荀子主张“隆礼重法”,庄子崇尚逍遥自由,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由此可知,新兴的士阶层(     )
A.重视以人为本、主张民本思想B.将戎狄蛮夷融入华夏认同观念
C.围绕治国理政而提出各自主张D.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
4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墨家的着眼点是“天下人”,道家的着眼点是“每个人”,那么儒家的着眼点就是“掌权人”。以下属于儒家着眼于“掌权人”的观点是(     
A.道法自然B.兼爱、非攻
C.尊贤使能,俊杰在位D.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6 . 墨子批评儒家“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的主张,认为这会导致“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有学者认为这是对儒家“知命论”的误解。下列儒家言论中能为该学者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022-11-12更新 | 34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7 . 礼治与法治各有其长短,两者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治国模式。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治国模式”主张相符合的是(     
①“礼主刑辅”                    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③“本以霸王道杂之”               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韩非子的思想适应了中国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发挥了理论指导作用。下列符合韩非子思想的是
①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②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③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遵匹夫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4-15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