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2019-01-21更新 | 126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枣阳市育才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韩非认为,君主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种观点可以佐证当时
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B.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
C.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D.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
3 . “(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2019-01-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火形严,故人鲜灼(烧伤);水形懦,故人多溺”。据此可知,此人主张
A.严刑峻法
B.无为而治
C.性善论
D.以德服人
6 .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018-11-30更新 | 1518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双周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18-11-07更新 | 5055次组卷 | 90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易中天中华史》在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观评述中说:①家向往太古,②家向往禹世,③家向往西周,④家肯定今世和将来。这里①、②、③、④分别应该是指
A.儒、道、法、墨
B.道、儒、墨、法
C.道、儒、法、墨
D.道、墨、儒、法
2018-11-05更新 | 167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9-2020学年上学期湖北名师联盟高二第一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历史
9 . 孔子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李斯提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材料说明
A.法家吸收了儒家思想
B.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
C.儒家遭到了法家的批判
D.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0 .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