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主张“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和“有无相生,难以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的思想家分别是
A.韩非子孔子
B.韩非子老子
C.孔子老子
D.老子庄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反对在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认为在法律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一学派是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3 . 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的评价
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
②关注人物,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
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法制的治国理念
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下列学派与题干中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A.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2019-04-18更新 | 379次组卷 | 26卷引用:【校级联考】黑龙江省龙东南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2019-03-19更新 | 137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1
5 . 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这说明当时
A.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
B.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
C.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
D.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2019-03-07更新 | 336次组卷 | 1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2019-01-30更新 | 4629次组卷 | 9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2019-01-30更新 | 1466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庆安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019-01-30更新 | 3468次组卷 | 70卷引用:黑龙江佳木斯市农垦佳木斯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2019-01-30更新 | 968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2019-01-21更新 | 126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3-2014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