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荀子一方面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另一方面又吸收庄子和道家的天论,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杂家则“兼儒墨,合名法”,用拼凑式的做法把各家思想综合起来。这些现象说明战国时期
A.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B.儒家兼收并蓄体系逐渐完善
C.各派思想相互吸收融合D.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
2021-05-08更新 | 444次组卷 | 6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2 . 春秋战国时期,世族为管理封邑更倾向于启用比较有才能的“士”,不问其出身,而“士”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也积极寻求入仕机会。这一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①贵族权力的强化 ②宗法秩序的松动 ③阶层流动的加强 ④官僚政治的确立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05-07更新 | 401次组卷 | 2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3 . 邹衍本齐国人,因不满齐湣王之政而到燕国,成为昭王之师,在齐襄王时又回到齐国,而从未受到非议。吴起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遭诬陷辄另投明主。如此现象,不一而足。这说明
A.“士”阶层反复无常不堪重用B.特殊环境提供了良好人才际遇
C.分封制无法维持而被各国废除D.用人机制促进了官僚政治产生
2021-04-30更新 | 614次组卷 | 6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认为先王因为有善心,所以才实行仁政,仁政之所以是正确的、合理的,是因为它植根于人的本性中,是合乎人性的。他总结历史经验,发现桀纣之失民,实际上是失去了民心。反之,汤、武无敌于天下,就在于“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顺从了天下民心。因此认为君主之行事,必须以民意为依归,认为民意即天意,若君主不能以人民意志为意志,人民可以把君主当作仇敌,起来推翻他。孟子希望国君能“贵德而尊士”,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广泛地招揽人才,达到“王天下”的目地。孟子还主张发展经济、轻徭薄赋,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对人民施行教化,以达到王道。

——摘编自李秋华《孟子仁政思想初探》

材料二   从唐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孟子的地位和以前一样处于不著不察之列,时人或言“周孔”或言“孔颜(颜回)”,孟子则少有人提及。韩愈是最先把孟子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的人,他认为孟子是唯一得到孔子“真传”的人。对于“杨、墨行,正道废”的乱局,孟子辞而辟之,开“辟异端”之先河,因此其功甚伟。因此,韩愈认为儒家的“道统”在孔子之后,则是由孟子来承继,孟子死后,则是“不得其传焉”。

——摘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孟子“王道”政治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孟子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1-01-12更新 | 312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4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时期(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他崇尚“天籁”反对主观作用的“人籁”音乐。这些关于音乐的不同主张反映了
A.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再现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2021-01-02更新 | 1026次组卷 | 14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春秋时期产生了“吉凶由人”“夫民,神之主也”“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等思想。这反映出当时
A.周天子权力旁落B.朴素唯物主义发展
C.奴隶制度的崩溃D.重民思想已经出现
2020-12-27更新 | 427次组卷 | 10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7 . 《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这一观点
A.开启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与当时政治生态的失序有关
C.突出了“隆礼重法”的理念D.认为天命要重于先祖和君师
2020-12-20更新 | 335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8 . 由表格内容可知
人物出处言论
孔子《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墨子《墨子》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
商鞅《商君书》“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荀子《荀子》食者,国之宝也
A.诸子百家言论日益趋同B.粮食安全得到诸子重视
C.民本思想成为时代主流D.重农抑商思想成为共识
2020-11-08更新 | 42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热点02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2019-01-30更新 | 4680次组卷 | 114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10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38次组卷 | 138卷引用: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