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孔子主张“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观点反映了(     
A.诸子百家思想融合B.社会转型势在必然
C.大一统的理想追求D.封建地主阶级兴起
2024-02-2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某学者提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在治国理念上则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据此判断,该学者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2024-02-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家国情怀,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下列语句,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②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③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
2024-02-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梁启超指出,先秦政治思想有四大潮流:无治主义、人治主义、礼治主义、法治主义。下列选项中,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潮流代表言论学派
①无治主义贵贱有序,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道家
②人治主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墨家
③礼治主义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儒家
④法治主义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罚加乎奸令者法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4-01-3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某位著名的思想家,出身贫贱,生活俭朴,“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他主张任人唯贤,选拔贤人来治国,所谓贤人,是不分贫富、贵贱、远近、亲疏,即使是农夫与工匠,如果有才能,也可以举荐。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还有(       

A.“为政以德”B.“有教无类”C.“相生相胜”D.“兼爱”“非攻”
6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下列言论所体现的理念与商鞅变法一致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贤者举而上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为中国历史中一甚大人物。由战国至汉初,人多以孔墨并称”。墨子(     
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提倡节俭
③提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④崇尚“道法自然”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9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