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孟子· 公孙丑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 子之服孔子也。”可见,孟子主张(     
A.实行仁政以德服人B.仁义教化德威并施
C.加强集权扩充地盘D.武力称霸统一天下
2 . 墨子强调指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墨子的这一思想反映出(     
A.鲜明的功利主义色彩B.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统治阶级的现实需要D.治乱兴衰的历史担当
2023-02-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是“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D.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
2022-12-03更新 | 787次组卷 | 4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墨子提出统治者要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     
A.儒家民本思想成为主流B.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
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2022-10-25更新 | 562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韩非子在《显学》中说:“是故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在《饬令》中说:“故国力多,而天下莫之能侵也”。这体现出韩非子主张
A.富国强兵B.实力外交C.发展耕战D.救弱致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D.“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2021-10-03更新 | 531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皆相成也。”这表明,先秦时期
A.百家争鸣中有共通之处B.儒学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
C.文化统一成为了共识D.诸子百家的主张基本一致
8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孔子提倡“仁”与“礼”,孟子提倡“仁政”,老子主张“自然无为”,墨子宣扬“兼爱”,韩非子重视“法治”。据此可知,先秦诸子均
A.重视道德的作用B.批判商周政治制度
C.具有改革的精神D.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2019-05-23更新 | 488次组卷 | 3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被誉为“终极关怀的觉醒”。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是
A.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B.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C.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D.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