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62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温总理在指挥青海玉树救灾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人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
3 . 某人针对当时社会现象,提出“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思想,这人应该是(     
A.孟子B.韩非子C.庄子D.墨子
2024-03-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司马迁在《史记·孟轲传》中说孟子的学说“迂远而阔于事情”,秦始皇则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纳了“独尊儒术”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学说在战国、秦、汉三个时期地位不同的原因。并指出儒学演变和儒学地位变化的关系。
2024-03-2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进入了繁盛时期,该时期各学术流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①道家——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②法家一一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③儒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④墨家——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上述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适应统治者争霸需要B.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精神
C.追求理想的政治秩序D.传承敬德保民的为政理念
2024-03-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客”指游说于各诸侯国的知识分子。“以客出仕”是一种流行的入仕途径,公孙衍、张仪、白起、范雎、李斯等人均是典型。当时的“以客出仕” (       )
A.促进了传统儒学兴盛B.导致了思想趋同
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D.推动了百家争鸣
2024-03-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义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制乱。一则安,民则危。”由此可见作者主张(     
A.思想自由B.思想统一C.兼听则明D.君主专制
2024-03-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根本原因是(     
A.私学的兴盛B.周王室的衰微
C.阶级关系的变化D.社会发生大变革
2024-03-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9 . 你要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应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 .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题是(     
学派主张
儒家以礼治国, 为政以德
墨家互爱互助, 选贤任能
道家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法家以法为本, 控制臣民
A.实现国家统一B.变革选官制度C.加强中央集权D.重建政治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