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在研究战国时期某一学派的思想时指出,这一学派破天荒喊出了平民要求参政的呼声,有利于打破氏族血缘界限,突破旧的贵贱等级观念和传统的亲亲观念。该学派(       
A.提出相生相胜的理论B.主张“兼爱”“非攻”
C.主张隆法重礼的思想D.以法为国家管理工具
2024-04-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强调退避的人生哲学,坚持无为逍遥的人生态度,追求真正展现自我并自由抒发性灵的人生境界。该学派是(     
A.道家B.儒家C.兵家D.法家
2024-02-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说:“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这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B.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024-02-23更新 | 112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3月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民)本文化精神的转变,是先秦诸子学术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潘俊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新现象。
(3)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先秦人(民)本文化的内容。
2024-01-11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盐城市等地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测模拟考试(小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某先哲面对“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的社会失范,他认为应该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不分血缘的亲疏远近关系。据此可知,他主张(       
A.“尚贤”B.“兼爱”C.“非攻”D.节俭
6 . 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一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7 . 战国时期,齐国在其都城临淄附近设置稷下学官,吸引了不同学术流点的学者前往讲学和著述。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百家争鸣B.独尊儒术C.三教合一D.心学
2023-12-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2023-12-02更新 | 2122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4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书·艺文志》中写道:“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历史现象是(     
A.兼并战争B.百家争鸣C.尊崇儒术D.七国之乱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垄断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士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由于士的活动能量相当可观,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培植学派,为自己制造舆论。当时的名人,诸如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秦国的文信侯吕不韦等,门下食客动辄几千人。这些食客各为其主,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著书立说,形成相互诘难、辩论的百家争鸣局面。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他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因良知会被人欲遮蔽,所以必须下一番“致”的功夫去掉人欲,才能恢复良知本性。因此,他要求人们努力从事道德修养。

——张岂之《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的主张,并简述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