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过程本质上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巨大生命力B.法家思想丧失了至尊地位
C.古代思想的多元化趋势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 . 《吕氏春秋》认为: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强调了
A.恢复周王权威的可能性B.休养生息政策的必然性
C.实现统一集权的必要性D.征战混乱不断的合理性
3 . 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韩非子意在
A.发展继承荀子的人性论B.要求统治阶级实施“仁政”
C.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D.加强和维护君主专制集权
4 . 由表格内容可知
人物出处言论
孔子《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墨子《墨子》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
商鞅《商君书》“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荀子《荀子》食者,国之宝也
A.诸子百家言论日益趋同B.粮食安全得到诸子重视
C.民本思想成为时代主流D.重农抑商思想成为共识
5 . 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普教得民心。”这表明他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性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
2020-11-02更新 | 990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不同学派思想的趋同性日益明显B.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D.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2020-11-01更新 | 270次组卷 | 6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一个动荡的时代,常常使人们对既定的价值产生怀疑。春秋战国时期,否定“既定价值”最典型的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8 . 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法家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道、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B.提出了系统治国理论
C.重视维护君主的权威D.迎合了历史发展趋势
9 . 成书于战国末别的《吕氏春秋》用拼凑式的做法把诸子百家思想综合起来,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成为“兼儒愚,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代表作。《吕氏秋》的出现
A.标志着百家争鸣的结束B.使杂家成为百家集大成者
C.应了政治统一的趋势D.妨碍了诸子思想深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府。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B.许多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
C.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D.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