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2 . 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D.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2016-12-12更新 | 1306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今上下之接,无子父之泽,而欲以行义禁下,则交必有郄(隔阂)矣。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以下关于韩非子这一言论的评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抨击了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
B.君臣关系就像父子那样亲密无间
C.不能仅靠情感和榜样来确立等级关系
D.认为孔子主张的“仁”是虚假的靠不住的
5 .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2016-11-27更新 | 673次组卷 | 4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016-11-27更新 | 254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4月考历史试卷
7 . 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子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的做法与下列哪一思想相关
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C.甲—儒,乙—道,丙—墨
D.甲—道,乙一墨,丙—儒
2016-11-27更新 | 207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儒家自创立后不断发展。战国时期,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仁政”的学说
B.“以德服人”的观念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思想
D.“天人感应”的理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