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韩非嘲讽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主义者,就像“守株待兔”的人那样思想僵化,历史上所谓“圣人”都是根据当时的条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他意在说明
A.法术势相互结合的必要B.社会进步根源是变法
C.孔子被奉为圣人的原因D.儒家恢复周礼为倒退
3 . 墨子说:“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李悝认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由此可见,两人选人标准的相似之处是
A.毋论出身B.军功高低C.品行优劣D.能力大小
4 .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同时吸收道家学说,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的这一观点受道家哪一思想影响
A.逍遥无所恃B.无为而治C.道法自然D.万物齐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而最终在战国终世之际,法家的“刑法”思想占居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
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
C.反映了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2019-09-05更新 | 817次组卷 | 38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声音,各家各派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下列周秦诸子的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B.“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019-08-09更新 | 481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9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7 . “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A.奖励耕战与民休息
B.厉行赏罚崇尚法治
C.仁者爱人尊君爱民
D.崇尚贤能厉行节俭
2019-06-23更新 | 1133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

儒家吏治观法家吏治观
贤者居位:德治强者为王:刑治
从道不从君君主至上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内举不避亲”厉行回避制
主信忠臣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A.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B.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C.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D.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2019-05-29更新 | 227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墨子提出“一同天下”,庄子曾提出了“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子则提出了“制天下”“进兼天下”“为天下主”“令行禁止于天下”等主张。这表明
A.诸子争夺对舆论领导权
B.学术自由争鸣氛围丧失
C.谋求政治统一成为共识
D.各派既斗争又互相借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与上述思想相吻合的是
A.“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B.“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