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孟子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其逻辑起点是
A.人性本善
B.人性本恶
C.“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D.“仁政”是儒家追求的目标
2019-10-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上海理工大学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2 . 下图反映的是一则有关问路的对话场景。老者最后一句说的“LI(音)”实指:   
A.“赵钱孙李”的“李”
B.“鹏程万里”的“里”
C.至理名言”的“理”
D.“仁义礼智”的“礼”
3 .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出自
A.孔子
B.韩非子
C.老子
D.董仲舒
2019-09-06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由于重新解释“礼”,熔礼、法于一炉,而被视为旁门别支的儒家宗师是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老子
5 . “在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他们想通过个人道德修养来恢复秩序和社会和谐”。“他们”是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韩非、李斯
D.荀子、墨子
2019-08-23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儒家思想

下表是对儒家思想产生、演变的部分整理。

时期
材料
结论

春秋
孔子提出:“君子义以为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论语》)
孔子主张“义”、“礼”

董仲舒提出:“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

朱熹提出:“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朱熹主张天理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

晚清
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校邠庐抗议》)
冯桂芬主张“中体西用”


问题:
(1)①上表中的结论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是        (写出时期即可)
②上表中的结论,不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是        (写出时期即可)。应补充什么材料,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2)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儒家思想为何产生于春秋时期?为什么说汉宋时期是儒家思想演变的重要节点?
②晚清时期1840年以后儒家思想遭遇了怎样的挑战?
7 . 主张“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和“有无相生,难以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的思想家分别是
A.韩非子孔子
B.韩非子老子
C.孔子老子
D.老子庄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与“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这一主张较为契合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008·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2019-01-30更新 | 1298次组卷 | 55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等级考历史试题
10 .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
A.《尚书》
B.《墨经》
C.《老子》
D.《论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