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荀子提出“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的主张,其强调的是
A.性恶论B.礼法并用C.严刑峻法D.制天命而用之
2 . 瞻其貌、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察其果。观察下列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孔子像,回答问题。

(1)孔子生活时代的社会有哪些主要特征。为此,他提出了哪些主张?
(2)请写出唐代以来儒家学说受到愈加明显挑战的具体表现。两宋时期新儒学体系的核心又是什么?
(3)归纳上述孔子像共同的形象特征。从文化视角看,这种共性可说明什么问题?
3 . 孟子提出“定于一”思想,针对的社会现实是
A.百家争鸣,莫衷一是B.春秋战国,长期战乱
C.各国变法,律令混乱D.经济发展,行业多元
2020-03-03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近年在德国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这位哲学家的思想核心是
A.“仁”B.“仁政”C.“法治”D.“无为而治”
2020-01-1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1月一模历史试题
5 . 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愿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材料表明
A.分封制的崩溃已经是大势所趋B.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
C.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不为时代所接受D.鲁哀公大权旁落
2021-08-09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六校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孔子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汉代儒学采阴阳五行学说,为儒家伦理纲常敷上浓郁的神学色彩。宋明理学家则将儒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之更为精致而周密。据此得出以下观点你认为哪一项最准确
A.儒学的产生因中央集权需要B.儒学的发展因人们认知进步
C.儒学的演变因时代发展需求D.儒学的影响因内涵完善深远
7 . 某人针对当时社会现象,提出“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思想,这人应该是(     
A.孟子B.韩非子C.庄子D.墨子
2024-03-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司马迁在《史记·孟轲传》中说孟子的学说“迂远而阔于事情”,秦始皇则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纳了“独尊儒术”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学说在战国、秦、汉三个时期地位不同的原因。并指出儒学演变和儒学地位变化的关系。
2024-03-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先哲之乡。请将下列先哲与其祖国相匹配(填写数字)。
例如,A:④
2020-08-12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他强化孔子的“礼治”观念,并融入法家思想,特别注重人们等级差别以及外在的制度、规范对“人欲”的抑制作用。他是
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董仲舒
2019-12-2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