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

下表是对儒家思想产生、演变的部分整理。

时期
材料
结论

春秋
孔子提出:“君子义以为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论语》)
孔子主张“义”、“礼”

董仲舒提出:“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

朱熹提出:“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朱熹主张天理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

晚清
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校邠庐抗议》)
冯桂芬主张“中体西用”


问题:
(1)①上表中的结论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是        (写出时期即可)
②上表中的结论,不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是        (写出时期即可)。应补充什么材料,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2)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儒家思想为何产生于春秋时期?为什么说汉宋时期是儒家思想演变的重要节点?
②晚清时期1840年以后儒家思想遭遇了怎样的挑战?
2 . 主张“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和“有无相生,难以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的思想家分别是
A.韩非子孔子
B.韩非子老子
C.孔子老子
D.老子庄子
3 . 文化的传承皆有脉络可循。中国儒家思想,其源流可以追溯到
A.原始平等思想
B.西周初期封邦建国观念
C.周公礼治思想
D.春秋战国追功逐利观念
2019-04-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崇明区2019届高三第二次等级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4 . 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孔子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后世儒家多认为正统的是
A.董仲舒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与“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这一主张较为契合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6 . “最喜爱的时代”

有人评选“最喜爱的时代”,有说宋代的,有说大汉的,有说春秋战国的。但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并不都认为自己躬逢盛世。


问题:
(1)选择上述一个时代,结合史实说明你喜欢它的理由。
(2)春秋战国时代以儒、法、道为代表的“士”对他们所处的时代各持什么态度?提出了哪些主张?
7 .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出自
A.儒家B.道家C.法家D.佛教
2019-10-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高三考试研究测试历史试题
8 . 在孟子看来,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是
A.人性本恶
B.人性本善
C.先贤思想
D.礼乐制度
9 . 政治理想与古代中国儒、法、道是在乱世求治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三个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学术思想流派,他们通过多角度观察人类个体与群体的永恒矛盾和处在这种矛盾中的人生价值观,提出了不同的政治理想。或赞赏“洪荒无君”时代;或从“法先王”视角出发,赞赏“三皇五帝与三代”时代;或从“法后王”视角出发,赞赏“后世”时代。其思想成为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如表

学派政治理想的核心内容欣赏的时代
儒家“礼治”A        
法家B        “后世”时代
道家“无为而治”C        


(2)理解中国历史,就必须理解两个人:孔子、秦始皇,前者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主调,后者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
问题
①孔子和秦始皇各自奠定了怎样的中国文化主调和中国政治制度基石?
②请从不同视角,结合史实谈谈汉以后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0 .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自创立以来,不断随时势变化,也对古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问题
(1)完成以下“儒家思想的发展流变”表格。

发展阶段历史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思想源流西周礼、乐
儒学创立孔子
成为官学西汉天人感应、大一统
奉为哲学朱熹明天理、灭人欲


(2)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政治上形成了以⑥        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统治;司法上,⑦        成为古代法律的基本特征;北宋司马光的《⑧        》等史书则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传统史学的观念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