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钱穆认为战国时期各家思想的出发点有两类,一类“以人群全体生活的理想为出发”,一类只从“统治阶级的片面利益来衡量”。下列派别属于后者的是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
2 . 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这些思想“铸造了韩非子管理(治世)思想的独到价值”。体现其这一价值的思想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B.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3 . 有学者指出:中国由封建天下转力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与下表信息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A.①道家②墨家③法家④儒家B.①儒家②法家③墨家④道家
C.①儒家②墨家③法家④道家D.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
4 . 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B.“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C.“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D.“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2017-03-06更新 | 2280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一单元第3讲先秦的思想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6 . 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7 .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
9 .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曰:“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由此可知,三者都
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
B.认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应该出自
A.孔子
B.韩非子
C.孟子
D.老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